楼市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
很多年轻人兜里没钱,整天收集资料,论证房价一定会跌。
" 我堂堂二本子大学生,坐办公室做着体面的小白领工作,还不配拥有漂亮小区么??"
知乎上唱空房价的帖子总能得到多数人的共鸣,点赞和评论数爆表。

面对上海高企的房价,有的人选择上网骂街,有的人选择面对现实、提前做准备。
我经常在公众号后台的留言里,看到大学生朋友们的留言:
" 还有两年毕业,家里大概能出 100 万首付在上海买房,工资不高的情况下,如何从银行贷出 200 万?"
" 上学期间,家里帮忙在老家买了房,有贷,非主贷人,之后在上海买房是否算首房首贷?"
后台看到这些,真是有些莫名的感动,后生可畏啊!
又让人有些心疼,20 岁左右的年纪,本该享受校园生活的时候,却要提前面对残酷的现实世界。
1
房价高,不足以令人焦虑。
手里的存款增长的速度跑不过房价,才是焦虑的源泉。
有忧患意识的人,都急着要上车。
在这里安抚一下大家。房价并不是每年都会跳涨 20-30%,即使是基本面最强大的京沪深,长期来看,也就和 M2 的增速一致。
2000 年,上海的新房均价是 3300 元 /㎡,广义货币 M2 是 13 万亿人民币。
当下,M2 是 223 万亿人民币,20 年间增加了 17 倍。上海新房均价是 6 万 /㎡,增长 18 倍,几乎与 M2 齐平。

其他城市,房价涨幅会比 M2 增速要更低一些。
国内的楼市完全是一个政策市。
一轮行情的末尾,供需达到均衡,会迎来政策的加压,之后就会消停个几年。
而后的某一年,恰逢信贷放松,积压几年的需求会一口气释放,原本应该平摊到几年的涨幅在一年内完成,这就是 2020 年的情况。
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随后又会吃一波调控,开启下一轮的循环。
M2 增速基本等于实际 GDP 增速 + 通货膨胀。随着我国 GDP 总量的越发庞大,经济增速放缓是不可避免的,M2 增速也要换挡。
我们认为,未来十年,M2(一线城市房价)增速保持年均 6-8% 是一个合理的估计。二线及以下城市,房价涨幅会更低。
也就是说,假如手里有 50 万资金,放在年化 4% 的银行理财里,收益是 2 万。只要能额外存下 2 万块,就没有离买房越行越远。
对于想在一二线城市买房的人来说,一年存下两万应该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任务。
2
甚至,有些收入高、存款少的人群,并不是越早买房越好,晚一些时候买房是更符合长期利益的。
我曾经接触过一对客户夫妻,属于高知、高收入的典型,30 岁不到,家庭年收入就已超过 150 万。
不过,两个人都是小城市出身,家里能给的支持很有限。手里的存量资产也不多,刚买了昆山房子一套,170 万无贷,存款 20 多万。
因为身边的同事都在买房,他们也有些着急,咨询问要不要把昆山房子抛了,再借点首付的钱,在大虹桥或者唐镇上车新房。
我就劝他们说别着急,按他们的收入情况,过几年就能一步到位买 1500 万的房子了。
如果现在买了第一套刚需上车盘,以后置换只能贷款三成了,得不偿失。
3
当然,这对客户是特殊情况。
家里能赞助买房首付款、自己收入又不太高的年轻人,能早上车就早上车。
自己做理财,想要跑赢 M2 增速是很困难的。最近有一个热词叫做 " 一地基毛 ",指的是去年股市行情不错,吸引了 90 后、00 后们借道公募基金进入股市,结果他们都买在了最高点。
本以为牛年牛市,顺理成章。没想到,牛年第一天就是最高点,牛吃坏了肚子,拉稀到现在。

亏了 15-20% 的人不在少数。
除了房产,长期持有能取得接近 M2 走势的,也就是股市了。但股市波动之剧烈,大部分人是承受不住的。

加上想赢怕输的人性,赚一点就跑,亏了就躺着装死,是股民的常态。
七亏一平两赚,想保住手里的钱不被货币的巨浪吞没,还真不容易。
财宝宝的一条博文,深得我心。

凑够首付,别犹豫下手的时机。
4
对于那些白手起家,又想在一二线城市买房的,任务很艰巨,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① . 开源节流。努力搬砖、提升自己,适度控制支出。
存款积累的速度至少不能低于 M2 增速,攒本金的初期最好在 20% 以上。
② . 买房置业,务必在生育前完成。上海的平均初育年龄是 30 岁,在单位里差不多该熬成一个小头目了,但绝大部人也就到此为止了。
90 后、00 后这代人的职场,已经内卷得不行了。可以预见,将来会像日韩一样,大多数人直到退休,都在基层岗位。
30 岁一过,收入曲线升幅趋缓,小孩出生,支出曲线越发陡峭。买房的最佳窗口期,就在此之前。拖着不行动,一定会离买房渐行渐远。
③不建议为了提前上车而过度上杠杆,或者是合伙买房。最近,深圳的风声大家应该都听到了。且不说主理人,参与的客户们会面临什么样的处罚,还是未知数。
5
最后给大家打点鸡血吧。
2000 年上海的平均月工资是 1285 块,2019 年的统计局数据显示,平均月工资是 9580 块。

房价涨了 18 倍,工资涨了 8 倍,账面上看,买房的难度增加了一倍多。
不过,我们要考虑到,20 年前大家都是自己掏腰包买房的。现在的独生子女,背后有六个钱包支持。
另外,上海高收入的岗位比以前也多多了。
20 年前,只有进外企和好的国企才有钞票。现在的细分赛道太多了,不光有银行证券保险、互联网大中小厂,自媒体做个小 V 也能赚不少钱。
即使是学历不太高的,做个钟点工、送个外卖都有万把块。有点技术含量的,贴个瓷砖也能挣 20 多万。
我们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要怕,微笑着面对它。
买房趁早,但不必过度焦虑。加油!
作者:阿楼,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魔都财观,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www.followme.asia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