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阿里刚被罚 182 亿,市值近 2 万亿的美团便紧随阿里的脚步,因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4 月 27 日开盘,美团的股价报 305 港元 / 股,市值近 1.8 万亿港币,较 2 月份 460 港元的年内高位,市值已经蒸发了 9000 多亿港元。
2020 年财报显示,去年全年美团实现营收 1148 亿元,同比增长 17.7%,净利润为 47.1 亿元,同比增长 110.5%。其中,美团的外卖业务实现营收 663 亿元,同比增长 20%;外卖经营溢利达 28 亿元,同比去年翻了一倍。
为了获取垄断利润,美团一直在与商家,骑手和用户的较力,反复收到监管的处罚重锤。
反复试探监管,屡罚屡故
4 月 26 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称,将依法对美团实施 " 二选一 " 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当日,美团回应称,其接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知,依法对美团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美团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调查,进一步提升业务合规管理水平,保障用户以及各方主体合法权益,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目前美团各项业务正常运行。
4 月 13 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网信办、税务总局召开互联网平台企业行政指导会,34 家互联网平台企业代表参加,美团在列。会议指出,我国平台经济总体态势向好,但在快速发展中风险与隐患也逐渐累积,危害不容忽视,依法规范刻不容缓。强迫实施 " 二选一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 " 掐尖并购 "、烧钱抢占 " 社区团购 " 市场、实施 " 大数据杀熟 "、漠视假冒伪劣、信息泄露以及实施涉税违法行为等问题必须严肃整治。其中,强迫实施 " 二选一 " 问题尤为突出,是平台经济领域资本任性、无序扩张的突出反映,是对市场竞争秩序的公然践踏和破坏。强迫实施 " 二选一 " 行为限制市场竞争,遏制创新发展,损害平台内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危害极大,必须坚决根治。
会议要求,各大互联网平台企业 " 限期一月、自查自纠 ",市场监管部门将组织对平台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整改期后再有发现平台企业强迫实施 " 二选一 " 等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从重从严处罚。
会议第二天,美团因不正当竞争败诉,被判决赔偿饿了么 35.2 万元,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美团第一次构成不正当竞争而败诉。
早在今年 3 月,市监局就美团优选、橙心优选等社区团购厂商的不正当竞争进行了处罚,美团优选被罚 150 万元,没过多久,美团反复 " 荣登 " 涉嫌垄断的名单。
今年 2 月,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金华分公司实施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了拉扎斯公司(饿了么)合法权益,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并赔偿后者 100 万元经济损失。
再往前看,美团因为垄断行为,已经被处罚过多次。
2020 年 4 月 10 日,广东餐饮协会官微发布《广东餐饮行业致美团外卖联名交涉函》,指责美团涉嫌实施垄断定价,新开餐饮商户佣金最高达 26%,已超商家忍受临界点。
2019 年 3 月,因涉嫌误导、欺骗,强迫用户修改、关闭、卸载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服务,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美团外卖处罚,罚金 25 万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2018 年 5 月,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市场监管局认定美团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罚款 7 万元。
2017 年 6 月,因利用在当地占有量最大的优势地位,强迫商家签订 " 合作承诺书 ",浙江金华市市场监督局就对美团做过处罚,合计罚款 52.6 万元。
美团作为一个平台,与之有关系的利益方似乎都躲不过 " 被其 " 寄生的宿命。
既生商家,何生美团
为了碾压竞争对手,美团的 " 二选一政策 " 屡试不爽——强迫商家作出选择,不选便要以高佣金比例才能入驻。
以饿了么为例,美团曾要求商家从饿了么下架店铺,拒绝后若重新签约抽成费用从 18% 上调至 25%;针对不重新签约且不下架的商家,置休其服务,让商家无法在美团平台正常经营。另外,针对个别反映强烈的商家,美团先后采取在高峰期停止平台店铺显示、置休服务、将起送金额调高至 500 元 / 单,配送费用调高为 50 元 / 单,配送范围缩小至 500 米等手段阻碍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建立正常的交易关系,
对于商家,美团要收取佣金及各种费用,这笔费用几年间上调数次,截至目前综合来算,平均每个商家要被抽走近三成收入。此前,商家也没有自行配送权限,只能通过独家专送或者平台快送解决,配送费用一切按照平台规定,商家无权自定义。不仅如此,今年疫情期间美团还试图对那些生意惨淡的餐饮店提升佣金,而商家对此没有任何议价权。
据了解,高额佣金只是美团平台对商家的第一层 " 剥削 ",入驻后若商家想要获取更多线上客流量还需要付费买推广服务,在不做推广的情况下,商家的店铺在搜索栏中就会处于靠后的不显眼位置。美团 " 坐等收租 ",商家集体沦为平台 " 打工户 "。
去年 4 月,美团曾遭到广东餐饮行业集体投诉,广东餐饮行业商家 " 联名上书 " 向美团发出联名交涉函。
交涉函显示,美团外卖在广东餐饮外卖市场份额高达 60%-90%,已达到《反垄断法》规定的市场支配地位,同时,美团涉嫌实施垄断定价,各类收费层出不穷,设定了诸多不平等的交易规则,持续大幅提升扣点比例,新开餐饮商户的佣金最高达 26%,已大大超过了广大餐饮商家忍受的临界点。广大餐饮企业一直以来对此是分在意,直至疫情期间,美团外卖仍未有实质性改变,餐饮企业的不满升值愤怒情绪由此而生。
交涉函中要求," 立即取消独家合作限制等其他垄断条款 ",以便餐饮企业能够自由承接来自更多平台的外卖订单,并要求减免外卖服务佣金 5% 或以上。
事件发酵后,美团回应称,会采取最高返佣 5% 来帮助餐饮企业复工复产,启动七项商户帮扶举措,提供 2 亿元外卖商户专项扶持资金,帮扶老商家上线经营和新商家开业。
但从美团最新财报数据来看,这句话的兑现可能遥遥无期。
美团 2020 年财报显示,去年全年美团实现营收 1148 亿元,同比增长 17.7%,净利润为 47.1 亿元,同比增长 110.5%。其中,美团的外卖业务实现营收 663 亿元,同比增长 20%;外卖经营溢利达 28 亿元,同比去年翻了一倍;外卖交易额达 4889 亿元,同比增长 24.5%;每笔外卖订单金额同比增长 7% 达 48.2 元,由于净利润翻了一倍,所以美团去年经营利润率也从 2.6% 提升至 4.3%。
值得注意的是,美团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佣金收入与在线营销服务(包括商家支出的推广费等)分别实现营收 585 亿元、75 亿元,两项收入总和达 661 亿元,占外卖总收入(663 亿元)绝大部分。
公开数据显示,2018 年至 2020 年美团外卖的交易额分别为 2828 亿元、3927 亿元、4889 亿元,佣金分别为 357.2 亿元、496.5 亿元、586 亿元,佣金率分别为 12.6%、12.6%、12%,降幅不大,加之净利润翻倍,对商家的实际帮扶力度也显而易见。
有商家透露,美团的地区运营经理初期会以教你如何运营后台为由,向我们商家提供周边消费等级、平行店铺价格等数据,然后告诉商家该如何定价(建议低于平均市场价),许多地方的佣金也都在 20% 以上。
该商家还指出,美团平台会在不告知商户的情况下调整店铺商品的价格,在一次被动调价中,该商家半小时损失了 500 元,询问原因后美团平台表示,该商家违反了套餐不可以超过 8 个的规定,为减少损失,该商家当日关闭了线上店铺,第二天区域经理对商家的损失表示不能给予赔偿,并指出这是商家的责任。" 我们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网易号外走访朝阳区部分美团商家发现,许多商家为了能与美团合作而租下仅有 3-5 平方米的门店,且只做外卖并不进行实体营业,以此降低高额资金带来的损伤。
骑手与用户:盘剥与杀熟
对于骑手,前段时间一篇名为《被困在系统里的骑手》的文章闹得沸沸扬扬,揭露了美团不断压缩骑手配送时间、调低佣金、甚至对骑手超时派送进行罚款的种种 " 霸行 ",作为平台的美团并不缺劳动力,被 " 随意炒鱿鱼 " 的骑手变成了没有话语权的 " 受害人 "。
一位曾任职于饿了么的骑手透露," 两大巨头一直在试探骑手底线,之前饿了么降价,今天送一个地方 5 元,隔天或人员激增的时候,通常在不通知你的情况下就减扣 1 毛钱,在生活成本日益增高的今天,这样的降价是不合理的。"
一位前美团骑手则表示," 超时罚款规定、提前点送达罚款规定、开早会规定、恶劣天气强制开工、恶劣天气强行派单、不与骑手签订劳动合同都是真实存在的,不管是美团,还是代理商,都想办法不与骑手签订劳动合同,或是签劳动合同却把两份合同都扣在公司,不会给骑手。"
各种关于劳动力的问题还没解决,美团又被曝出 " 美团无人机配送将代替人工,百万骑手或将失业 " 的消息,一时间 " 民怨沸腾 "。
4 月 20 日美团发布公告称,拟通过配售股份和发行可转债方式,募集约 100 亿美元资金(约合 650 亿元人民币)。
其中,美团将以 273.8 港元 / 股配售 1.98 亿股股票,融资约 70 亿美元。腾讯在本次配售中认购 1135.26 万股股票,即出资 4 亿美元。美团还将发行总额近 30 亿美元的可转债。
美团表示,募集资金将用于技术创新,包括研发自动快递车辆、无人机投递和其他尖端技术等。4 月 19 日,美团新一代自研无人配送车在北京顺义正式落地运营,未来三年将投放在外卖、买菜、闪购等业务场景。
对于用户,美团又曝出大数据杀熟事件,会员比非会员贵,老顾客不如新顾客优惠折扣大。
在此前互联网巨头的百亿补贴 " 烧钱大战 " 中,美团要求商家建立各种等级优惠券,养成了用户以低于平均市场价购入商品的习惯,而这种通过 " 薅羊毛 " 抢占市占率的方式对行业并无正向帮助,低价倾销夺取市场的行为也严重损害了实体商超以及上游供应链的利益,造成恶性竞争。
虽然通过压榨各方利益野蛮生长至近 2 万亿市值,但这种不道德的牟利手段扰乱了市场秩序与公平竞争。当补贴红利褪去,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要因为平台垄断而买单。
作者:郑皓元 陈俊宏,文章来源网易财经,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www.followme.asia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