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可能已经下降到3%的水平。绿色供应,中高速增长,物价平稳,在现在的中国已经构成了一个不可能三角。对前两者的坚持,促成了商品的暴涨。
过去2,3周,大宗商品出现了今年的第二轮上涨,但是品种的相对强弱明显发生了变化。
当然,海外需求偏强带来的出口维持高位,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使得中国的政策空间更加逼仄,国内需求略有增长,国内供应略有收缩,就容易出现价格暴涨。
近期供应端扰动不断

3月起,内蒙控能耗,关停了部分产能。
部分本来计划今年下半年投产的新项目,投产时间表也因此面临推后。
除了短期的抑制和干扰,长期的供应管控政策始终在位。比如长期的限制新产能审批,和长期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
以上供应端的抑制或压缩,有的是因为安全,环保,节能,减排,有的是因为反腐败,合起来,大致可以统称为 绿色供应。
绿色供应的一系列政策冲击,在最近2个月集中发酵,影响了最大的几大类商品品种。从中长期来看,绿色供应的导向,限制了中国资源要素供应的增长,将处于不增长甚至负增长水平。
需求端 地产链条超预期



综合上述两点:供应受限明显,而需求依然高增,商品价格自然暴涨。
根据长期经济增长理论:
而现在,人口增长基本停滞;基于环保节能减碳等考虑,我们希望资源要素投入不再继续增长;基于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的考虑,我们希望宏观杠杆不再继续增长。也就是意味着,人口,资源,资本,这三大经济投入要素,全都开始面临瓶颈,面临达峰。
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也就是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长期如果能维持每年3%左右的增长,在人类经济发展历史上,就已经是非常优秀的水平。
所以,如果要素不再增长,或者我们主动选择投入要素不继续增长,中国经济的潜在实际增速,就要下降到3%的水平。
经过过去几年的供应停滞和需求扩张,全球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历史高位。而今年,由于美国欧洲继续强财政刺激,海外需求偏强带来的出口维持高位,加剧了以上的矛盾,使得政策空间更加逼仄。国内需求略有增长,国内供应略有收缩,就容易出现价格暴涨。
绿色供应,中速增长,物价平稳,在现在的中国,已经构成了一个不可能三角。
世间难得两全法,更不可能有三全法。政策制定部门需要统筹思考,权衡利弊,做出抉择。
作者:李蓓,文章来源半夏投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www.followme.asia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