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背后的巨大风险!

avatar
· 阅读量 516

大家知道,最近人民币汇率大涨,但总体来说,上面的态度是很不欢迎。

 

例如最近外汇市场自律机制会就颇为江湖气的说:

 

“不要赌人民币升贬值,久赌必输”

 

之所以要如此严厉警告市场,无非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十分强烈。

 

领导很着急。

 

但目前有一种声音,就认为金融口有点乱作为,恶意压制人民币升值。

 

至于理由,就是该“趁你病,要你命”的时候,居然当起了圣母。

 

现在不是和平时期,而是非常时期,物质是决定性的,死守汇率,只会将疫情的胜利果实搞成食之无味的鸡肋。

 

世界第一的物质供给国,居然倒贴给那些失败国家。

 

就好比二战结束时独孤求败的美国,本该一脚将大英踢下世界霸主的宝座,反而给喂起奶来了。

 

有这样的声音其实也无可厚非,况且中国现在已和印度东南亚之流的国家拼不了人口红利了。

 

要等他们缓过来,事情就不好办了。

 

什么是内循环为主?人民币值钱了比什么都好使。

 

话糙理不糙,高层固然不想演一出现代版的农夫与蛇。

 

但汇率,不仅是个“人民币值钱”的问题。

 

说大一点,他关系到国运,但中国可不是日本,国运不是用来赌的。

1

前段时间,君临写了一篇宏观分析文章《高层要下狠手了》,主要是结合汇率和大宗商品走势观测下水位。

 

文章反响不错,但有些评论却让我们看了哭笑不得。

 

有些读者呢,确实有点单线思维、过于简化,总想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不甚求解。

 

比如一个典型的谬误就认为:

 

人民币汇率涨=股市涨

 

我们强调下,君临写宏观文章,初心并非是进行宏观预测。

 

而是提供一种思维框架。

 

这种思维模式,不是简单的线性外推,而是多结构、多角度、多利益主体的分析视角,强调宏观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君临是根据宏观思维框架来确定投资策略,而不是通过预测宏观来赌涨跌。

 

书归正传,回到上述谬误,人民币升值其实不代表股市会涨。

 

升值导致股市涨,是另外一个逻辑,而这个逻辑的成立,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

 

在阐述这个逻辑前,我们先分析外资流通路径,来否定简单的“人民币汇率涨=股市涨”。

 

外资来到中国,无非是消费和投资两件事:

 

经常项目:买卖东西产生的顺逆差

 

资本项目:投资产生的FDI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BPM6)。

 

2020年,经常账户流入2740亿美元(贸易顺差),而资本与金融账户中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项共流入1899亿美元。

 

这些外资入境后,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

1、个人或企业持有——银行体系外

 

2、银行不结汇形成外汇存款————银行体系内

 

3、银行结汇形成人民币存款————银行体系内

银行体系内的两种形式,尤其是第三种是问题的关键。

 

所谓银行结汇,是向央行结汇,即将外汇卖给央行,央行释放等量人民币,并形成“外汇占款”。

 

似是而非的地方就在这里。

 

过去,中国实施强制结售汇制度,大量累积的外汇经过央行转化为外汇占款。

 

所以曾经的外汇占款,是央行投放货币最主要的方式。

 

这就是过去经常见诸媒体的“热钱”。

 

继续分析,便可以得出热钱涌入资本市场的结论。

 

进而带来房地产、商品期货、股票市场的资产泡沫,甚至掀起通胀。

 

不过中国早在2012年就取消了强制结售汇。

 

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看,外汇占款早已不在是货币投放的主要形式,目前中国大量的M2,是商业银行投放的信贷。

人民币升值背后的巨大风险!

换言之,商业银行的信贷,才是人民币的主要投放形式。

 

所以目前无论是外汇占款的占比,还是绝对数,与中国经济这片大海比起来,不过是沧海一粟。

 

确实,从理论上看,人民币升值会带动人民币金融资产增值。

 

从而鼓励外资流入套利。

 

但根据不同的市场来看,资金流入与市场表现有很大差异。

人民币升值背后的巨大风险!

根据陆股通净买入和汇率比较,可以看出股市的外资流入与汇率相关性较小。

人民币升值背后的巨大风险!

而外资流入债市的节奏则与汇率有明显的相关性。

 

为了进一步论述这个问题,包括回答在什么样的前提下,人民币升值股市会涨。

 

我们有必要谈古论今,讲一讲当年的日本故事。

2

1978年,中国刚开始改革开放,世界就迎来了“第二次石油危机”。

 

当时美国的CPI最高摸到15%,日本则高达8.7%,

 

后来广为人知的故事,便是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通过加息等严厉的紧缩政策,最终驯服了通胀。

 

通胀倒是驯服了,经济却遭了殃。

 

日本GDP增长下了一个台阶,进入“减速换挡”的新常态。

 

美国GDP直接进入负增长,急需天降伟人拯救。

 

1981年,大右派共和党里根上台。

 

随后便采取了一系财政货币政策,被称为“里根经济学”。

 

本来嘛,当时各国政府的主流思维都是“勤俭持家”,追求财政和贸易双平衡。

 

但在美国大右派看来,美国是“上帝的选民”,是要奉行“美国优先”的。

 

我要是搞点骚操作,你们都不许妄议朝纲。

人民币升值背后的巨大风险!

懂王无愧于里根传人,深得大右派的嫡传     来源:网络

 

“里根经济学”最大的特点,并非后人总结的所谓的放松管制,Supply-side(供给侧改革)。

 

而是一套新的发展模式,堪称美国版“双循环”。

 

这套模式的关键,在于“财政赤字+贸易赤字”的双赤字玩法。

 

通过减税和增加政府开支来拉动经济——财政赤字

 

国内供给不足,加大进口——贸易赤字

 

这种情况下,商品出口国获得大量顺差,同时也获得大量美元债务。

 

马克思说过: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是商品就都遵循商品的一般规律,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

 

对出口国货物需求增长,自然会增加对出口国货币的需求。

 

换言之,进口国货币贬值,出口国货币升值。

 

在当时,进口国是美国,出口国是日本。

 

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这套双赤字玩法让美国占尽了便宜。

 

我们举个例子:

 

美国发行100美元一年期国债,用消费券形式发放给居民。

 

此时汇率是外国货币兑美国货币为10:1。

 

居民购买外国商品,外国企业收到100美元,卖给美国1000元本币的商品,然后购买100美元国债。

 

一年后,外国货币汇率升至5:1,同时美国国债到期,外国企业收到100美元,换成500元的本币。

 

这中间500元的差值,就是美国薅的羊毛。

 

虽然美国这种“双循环”刺激了国内消费,拉动经济恢复增长,但不可能不付出代价。

 

1982年,此时CPI虽然已大幅降低,但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仍在高位,叠加经济复苏,美国吸引了大量全国资金,美元指数不降反升。

 

当时里根喜欢提的口号是:

 

“强大的美国、强势的美元”

 

强势美国横扫物美价廉的外国商品,尽管提高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但冲击了美国的制造业。

 

愤怒的失业红脖子祖传吃饭砸锅,今天要砸烂中国人的狗头,过去就是要砸烂日本人的狗头。

 

当然,美国双赤字并非一无是处,它还导致另外一个结果,即滋养了出口国的制造业,间接促成了工业化的起飞。

 

如今是中国,过去是日本。

 

1984年,美国对日本的双边贸易逆差规模达到462亿美元,已经接近美国贸易逆差总规模的40%。

 

接下来便是日美贸易战。

 

而当时日美冲突的一个核心议题,就是希望日元升值,削弱日本商品竞争力,缩小美国贸易逆差。

 

有趣的是,美日货币谈判时,美国贼喊捉贼,大装好人。

 

最常摆出的大道理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兴起,我们也很头疼之类。

 

看看美国人当年是如何猪鼻孔插大葱的:

 

“我们反对这样,但是无能为力”

 

“财政部已经陷入了完全孤立”

 

后来分析,日本人之所以接受广场协议,主动让日元升值,主要有三层考虑:

一是日本有美国驻军,国家安全仰仗美国,是个半独立国家。

 

二是为了保住美国这个第一大客户,有让利心态

 

三是“大国崛起”的叙事,随着日本经济和国力的走强,“强日元”被认为彰显国力标志,日本政治家有发挥国际领导力,重回政治大国的想法。

时任大藏相竹下登的回忆颇有代表性,他曾在大藏省内部的会议说:

 

“二战以来,对我们来讲,美国一直高高在上。”

 

但是贝克部长(美财长)向我深深低下了头,恳求道:

 

“求你了,竹下大臣,美国需要你的帮助。”

 

竹下一脸真挚(中2)的说:

 

“美国狼狈不堪到如此地步,低下头向日本求助,日本必须帮助它。”

 

但日本这一帮,就帮过了头。

 

从1985年9月签订广场协议,在规定的6个月干预期内,日元就升值了25%。

 

与之相对的是中国,从2020年中旬到今年5月,升值幅度不过10%。

 

但在日元大涨的这段时间,日经指数只涨了8%。

 

从历史也可以证明,汇率和股市,并没有直接相关性。

 

那日本的泡沫是怎么吹起来的呢?

3

1987年,广场协议干预汇率的时间节点已过去一年。

 

美国对日贸易逆差没有立即收窄,反而进步一步扩大。

人民币升值背后的巨大风险!

实际上,“双赤字”明明是美国自身的制度安排导致。

 

但美国是不会错的,错的都是别人。

 

美国想要更多的筹码。

 

迫于压力,日本大藏相再次与美国达成史称“贝克宫泽交易”的协议。

 

这份协议,目的是为了刺激日本经济,改善贸易结构,增加消费,尤其是增加对美国进口,

 

但本质上就是一份要求日本放水的协议:

 

1、政府提高开支,对经济产生实质性刺激

 

2、实施税收改革计划,降低个人和公司的边际税率

 

3、日本央行降息0.5%

 

而协议对美国的要求呢,仅仅是承诺要降低美国的预算赤字,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压力。

 

空手套白狼,套了个日本狼。

 

类似的协议还有后续1987年2月的“卢浮宫协议”,不过这个协议的目的是稳定汇率。

 

这个协议经过G7国家共同签署,美国也签了字。

 

但签了个寂寞。

 

因为协议是管其他国家的,管不了上帝的选民。

 

1987年10月,美国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

 

上帝的选民马上将契约精神抛诸脑后,撕毁稳定汇率的“卢浮宫协议”,悍然降低联邦基准利率。

 

美元加码走软。

 

广场协议干预期间,日元升值25%,然后继续升值,到1987年底,日元兑美元总共升值近50%。

 

就在这一段时间,日本开始进入泡沫时期,其标志,就是日本开始连续降息。

 

一方面,是迫于美国的压力,根据各种交易、协议的约定降息;

 

另一方面,则是要减小国内外货币政策差,对冲日元升值压力,拯救制造业,刺激经济。

人民币升值背后的巨大风险!

那段时期,日本降了多少息呢?

 

光是1987年,日本基准利率就降了50%。

 

这是啥概念?

 

哼哼,用25个BP,力压2014~2015年的中国的6轮降息。

 

大家想一想当年中国股市和楼市的疯狂。

 

从1985年9月到1986年3月,6个月广场协议干预期,日经指数涨了8%。

 

但货币开始宽松后,1986年3月到1989年12月,日经指数涨了180%。

 

所以说,汇率升值本身不会带来牛市,压制升值用力过猛,祭出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才会。

4

当年的美国和如今有什么不同吗?

 

没有。

 

尽管目前在台上的拜登号称左派,但右派讲的“美国优先”照单全收,里根经济学照样萧规曹随。

 

2020年,美国财政赤字勇闯天涯,占GDP的比重接近15%,双赤字规模直逼20%。

人民币升值背后的巨大风险!

远超里根当年,更甚次贷危机,再一次挑战人类政府财经政策的底线。

 

但美国的双赤字的双循环玩法,需要一个薅羊毛的对象。

 

如果说当年的日本还能carry美国的财政扩张带来的消费需求。

 

如今的日本泥菩萨过江,只能摆摆手,说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大家都知道这个“高明”是谁。

 

但很有意思的是,不像08年美国失火,全球遭殃,中国搞了大规模刺激,上了很多产能。

 

明显给美国双循环续命一波。

 

但这次,得益于疫情控制有力,复工较快,中国刺激力度相当有限。

 

更风骚的操作在于,还力推美国民主党最喜欢的环保议题——“碳中和”,名正言顺的压降产能。

 

而美国寄予厚望,大肆鼓吹的印度、东南亚国家,表现始终如一的拉跨。

 

换言之,美国这次找不到薅羊毛的对象,双循环不灵了。

 

如此一来,美国人印的票子,找不到新增产能消费,那“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就要显灵了。

 

今年以来,美国CPI持续攀升。

人民币升值背后的巨大风险!

苍天饶过谁? 天道好轮回。

 

所以现在你知道为什么5月27日,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与美贸易代表要煲50分钟电话了吧。

 

要知道,这位贸易代表前段时间还强调了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连续性“。

 

这次咋就知道“合则两利,斗则两败”了?

 

不是美国人突然讲道理了,而是通胀形势比人强,美国需要中国搞点生产,降降CPI。

 

那懂王当年搞的关税,未来就可能不属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连续性“的范畴。

人民币升值背后的巨大风险!

所以君临预计,随着拜登6万亿撒币计划推进,就算美联储冒天下之大不韪,遮遮掩掩收紧点货币。

 

恐怕都很难扭转CPI进一步走高的趋势。

 

由于关税本质上由美国消费者承担,美国很有可能会以某种形式缩减,甚至取消对华商品关税加征。

 

所以中美很可能会逐步走向缓和。

 

没办法,中国的体量和影响力就在那里,美国要领导世界也好,要解决自身问题也好。

 

终究会意识到离不开中国。

5

如果说当年的日本,和如今的中国有何不同。

 

那就是中国货币政策不像当年的日本,虽然猛轰过油门,但没有猛踩刹车。

 

意识到资产泡沫吹大后,日本悍然连续加息,随后资产价格开始下跌。

 

金融资产,尤其是房地产的抵押物价值暴跌。

 

这让银行坏账激增,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急剧下降,从而使经济低迷。

 

而经济低迷本身,又会加剧资产价格下跌,又是坏账.....进入恐怖的负反馈循环。

 

 

这就是金融危机导致日本失去的三十年。

 

当前处于金融周期顶点的中国,和当年的日本何其相似。

 

这便是我们在《高层就要下狠手》中的核心论述。

 

正是因为央行很难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人民币又有升值压力。

 

央行反而还有继续放水的动力。

 

所以我们才会感叹央行难做,投鼠忌器,左右为难,才会有“相机抉择”,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宽裕”的政策口径。

 

与日本不同还有一点。

 

我国特有的制度优势,对于地产泡沫膨胀问题,有能力拿出极端的行政手段,死死摁住。

 

这就是我们的思维框架,从而确定A股可能长期走牛的投资策略。

 

但这个牛,并非是06~07,14~15那种疯牛,而是缓慢上涨的震荡牛。

 

换言之,A股很难深跌。

 

甚至可能因为货币政策对冲日常流动性风险(诸如永煤违约,以及未来可能的恒大扑街),出现脉冲式放松,进而导致超预期上涨。

 

知日鉴中,所以我们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汇率稳定”非常理性。

 

尽管目前不知道决策层容忍升值的幅度是多少。

 

但最近央行时隔十多年后,再次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推测这个幅度应该不会超过20%。

 

不过老实说,这个政策只是压制了外汇信贷创造能力,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如果说人民币温和的升值,属于利好,有利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但美国人硬要破罐破摔,任性放水不管通胀(目前来看极有可能)。

 

人民币再次猛烈升值,央行必然重拳出击。

 

但检视央行的政策工具箱。

 

继续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效果不明显。

 

公开市场操作买入美元,不太可能。

 

也许就只有放水对冲了,届时,可能还会有更严厉的楼市控制政策出台。

 

尽管放水大概率让A股核心资产进一步上涨,但楼市泡沫的风险将积累的更大。

 

控制住还好说,要是控制不住呢?

 

这样的繁荣,宁可不要。

 

作者:君临,文章来源君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嘉宾的观点,不代表 FOLLOWME 的任何观点及立场,且不代表 FOLLOWME 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 FOLLOWME 社区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社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FOLLOWME 交易社区网址: www.followme.asia

喜欢的话,赞赏支持一下
avatar
回复 0

加载失败()

  • tradingCon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