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纠结的现在,都来自一个草率的过去,并将走向一个遗憾的未来。人的行为和思维是有惯性的,要想彻底改变谈何容易,在错误的道路上时间越久越积重难返。所以,从一开始就深思熟虑的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优秀的企业和投资人具有同样的特征,那就是不断的进步,拉开与竞争对手在能力上的距离。以5年的时间看企业,原本差不多的格局中优秀者脱颖而出一骑绝尘。以5年的时间看人,本来差不多的水平中优秀者连上几个台阶,知识素养的k线走势完全呈现大牛股特征。而大多数人的能力却始终处于st的边缘。
长期来看股市中的投资收益取决于综合能力,股市不但在反映企业价值上是有效的,其对投资人能力的反映同样是有效的。股民们的悲哀在于总是本末倒置,始终幻想高收益,却从来不为这种收益的基础添砖加瓦。n年下来一看还是在原地打转,在自作聪明中浪费生命,在浮躁悔恨中不断轮回。
价值投资是严密系统的方法论,不是优美空洞的心灵鸡汤;长期持有是复利的理性选择,不是骗子的避风港;投资境界是长久学习践行的自然结果,不是神奇玄妙的宗教修行。别把本来复杂的弄得太简单,也别把本来简单的搞得太复杂,这既是一个人投资悟性的体现,也是投资这行终身的自我修养。
春秋陶朱公的《商训》中提到“能安业,厌故喜新商买大忌;能知机,售贮随时可称名哲;能远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这些正好对应投资中的专注守拙、对风险和机会转化的敏感性,以及保持前瞻看问题的习惯。可见自古做生意要成功的基本原理都是相似的,困难的是真正理解其内涵并抵制诱惑的坚持。
投资的两种悲哀
第一,总是试图用一种投资方法去解决所有问题、解释所有现象,唯我独尊容不得其它人和方法;
第二,总试图找到一个完美的投资方法,意识不到得失的必然,于是左顾右盼患得患失。
第一种人成为了偏执狂稍不如意就批判市场以真理自居,第二种人变成墙头草永远都不能坚定一次。
国内的价值投资舆论往往讨厌“创新和发展的不确定性”。确实有些生意数十年都不变,但这不代表其价值含量也是静止和始终处于初始状态。生意模式可以不变,但其内外部驱动力、增长的弹性、业务再复制的潜力等等可能不变吗?企业内在价值这个东西,就像人的生老病死一样,是有其生命周期的。
看到一个观点很有意思:中国的改革当然引人注目而且势在必行,但被忽略的是当今世界相当多的国家一样面临着改革的压力。很多国家也都在原有的道路上遇到了瓶颈甚至困境。谁能先一步下决心并具有执行力,谁就在下一步竞争中占得了先机,也许30年后的国际格局取决于今天谁更富有行动力。
能力大于运气
运气对于投资绩效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拉长了周期来看,投资结果取决于能力所导致的必然性,但短中期而言运气所导致的结果差异也可能不小:
即使逻辑正确并且最终被证实,但其实现的时间周期和幅度强度乃至于节奏都可能会超出意料之外,好运气使得投资逻辑的正确性以更高的效率展现和放大,甚至原本错误的理由却收到奖励,坏运气却可能正相反。
很多人很喜欢强调“投资很简单”。当然,如果隐藏掉那些繁琐的数据搜集和分析过程、不说出来那些业务分析过程中步步推进的商业逻辑、不给你看见大量的思考过程和不断讨论中的持续进步,只是直接给出一个结果和大致的原因,那么看似确实是“很简单”的。
大多数人总是聚焦在最终结果上的差异,更不少由此愤愤不平和叹不公平不幸运者。但如果也愿意看看造成这种差异的过程,恐怕能让人清醒很多。以投资为例,如果把那些优秀投资人所读过的书、所写过的思考、所付出的勤奋列来比比,估计失败者中99%是不好意思对这种差异说什么的。人无自省,事无善果。
在投资中犯错是难免的,差别在于错误的级别不同。一般的错误,严重的错误,致命的错误,这三者之间的差异已经足够导致财务结果的天差地别。集中发生的一般错误往往变成严重的错误,执迷不悟的严重错误可能导致致命的错误。故事开始时可能是因为专业因素,但最终的惨案大多是因为性格因素。
投资要放慢脚步
每个投资人都需要好点子,但总是不断的反复寻找它本身已经说明还不明白什么才是好点子——如果这个决策的有效期达不到起码3年以上,不能在相当长的一段周期内带来稳定可信和具吸引力的投资逻辑,不能让投资人远离躁动不安的享受投资的宁静和快乐,那还叫什么好点子呢?
投资的世界里单谈任何一个独立的“点”都没啥意义,否则投资就不会那么难了。护城河不等于业绩增长,业绩增长也不等于投资价值,投资价值不等于业绩前景要好,长期投资价值更不等于短期必涨,短期涨了还不等于验证了正确的投资逻辑...把这些糊涂账都弄明白了,投资才算是入了点门。
选择与优秀的公司一起成长,选择在阳光下生活。那些终日与垃圾公司斗智斗勇的活儿太累人烦心了,既然是个自由选择的市场,为何不选择愉悦呢?如果投资意味着天天挣扎在狡诈欺骗和怀疑中,宁愿不做。
投资人都喜欢说找自己真正能理解的公司,也就是要搞清自己的能力圈。但其实很多人并没有清晰的定义出怎样才算是“能力”?在没有条理清晰的理解到底什么是能力圈之前,匆忙确认所谓的能力也许比没有能力更危险。
很多投资语录喜欢谈境界,但我认为境界这个东西要慎谈。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因为在基础不扎实的时候大谈什么境界是扯淡啊。投资这条路可以夸夸其谈,可最终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没境界也能赚钱,没起码的知识和方法论那可是能赔掉底裤。境界最终是修养、品性和价值观的自然结果,急不得。
对做实业的人而言,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怎样把生意做好”。但对于做投资的人来说,更多的思考应该是“什么才是好的生意”。企业家需要在自己的行当里找到最正确的路和最优秀的人来完成一项事业,投资者则是分享到最好的生意及企业家的劳动果实。投资提供了原本不可能的很多选择,感恩并善用。
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推进可能会让未来有更多的新玩法。但对我来说基本上没有任何区别,我的投资方法也想不出有什么需要与时俱进的。因为公司创造价值的规律不会被证券制度或者新的工具所改变。其实我看到的是,有能力的人根本不需要那些东西也早已成功,而未掌握根本规律有再多的新玩法也是枉然。
孤独是投资的一种常态
在生活中,孤独可能是一种无奈。但在投资中,孤独却是一种品质。寂寞只需要呼朋唤友吃喝玩乐即可消解,孤独却呼唤的是一种同频率的心灵感应。孤独是投资的一种常态,从忍受孤独到享受孤独,也许是一种成熟也许是一种习惯,也许兼而有之。它带来心灵的沉静和思维的通透,而盈利只是它的附带品。
财富应该为我们带来安宁和自由,带来超脱的独立和更多选择的权利。但财富又容易让人在追求它的过程中迷失原本的目的,当把追求财富凌驾在生活本身的意义之上时,人的心灵将被它绑架,似乎已拥有一切却更加焦躁饥渴。人活一世最终不过一副入土的皮囊,富甲天下也管不了儿孙三代。看开,自在。
投资中找到合适的对象讨论是必要的,但不要陷入辩论中——辩论的目的是说赢对方,而讨论的意义在于寻找自己的思维盲点;辩论注重技巧(回避锋芒、偷换概念、煽动性等),讨论看重的是实质;辩论往往是已经有结论和立场而去寻找维护面子的理由,讨论则是持着开放性的态度寻求更深刻的认知。
成功的投资人通常具有良好的战略视野,他们更愿意思考那些对长期未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问题,而普通人正好相反。当一个人考虑的是10年周期的问题,他就会拥有未来。若只习惯考虑明天的问题,他注定只能收获昨天的延续。
人生的几件大事儿:生活上找对人,事业上跟对人,投资上看对人。对一个,保底。错一个,遗憾。全对,阳光灿烂。全错,生不如死。
Được in lại từ 微信公众号, bản quyền được giữ lại bởi tác giả gốc.
Tuyên bố miễn trừ trách nhiệm: Nội dung trên chỉ thể hiện quan điểm của tác giả hoặc khách mời. Nó không đại diện cho bất kỳ quan điểm hoặc vị trí nào của FOLLOWME và không có nghĩa là FOLLOWME đồng ý với tuyên bố hoặc mô tả của nó, cũng không cấu thành bất kỳ lời khuyên đầu tư nào. Đối với tất cả các hành động do khách truy cập thực hiện dựa trên thông tin do cộng đồng FOLLOWME cung cấp, cộng đồng không chịu bất kỳ hình thức trách nhiệm pháp lý nào trừ khi được cam kết bằng văn bản.
Trang web cộng đồng giao dịch FOLLOWME: www.followme.asia
Tải thất bạ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