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财不入急门”?

avatar
· Lượt xem 580

为什么说“财不入急门”?

为什么基金赢了,基民却输了?

 

年末年初,照例是要讲一些跟钱有关的话题。

 

去年是公募基金大丰收的一年,历史上首次出现大部分主动型公募基金都跑赢指数的现象,但有一个宿命却逃不了,有调查发现,去年大部分基民收益没有跑赢指数,自然远远落后于所投的基金。

 

我们知道,基金大部分份额都是被普通“基民”买了,为什么基金赢了,基民却输了呢?

 

事实上,这不是一年的现象,而是年年如此。

 

普通人投资理财,既可以自己亲手动手,研究投资自己熟悉的方向,把知识变现;也可以通过买基金等,通过专业的机构,坐享专业财富服务,但有一件事,谁也帮不了你,就是财富观。

 

大部分人的财富观都是扭曲的,最典型的现象,是股市火爆,垃圾股卖黄金价的时候,也是基金卖得最好的时候;股市冷清,优质资产卖白菜价的时候,也是基金无人问津的时候。

 

想要长期获得财富,就要有正确的财富观,今天的文章就要从一句特别重要的财富古训讲起——财不入急门。

 

为什么说“财不入急门”?

为什么赚钱不能急?

 

“财不入急门”的字面意思是,赚钱不能急,越急越赚不到钱。

 

对于这类古训,很多人的态度都是:有道理,没屁用。因为确实跟现实差别有点大,毕竟我们身边赚快钱的例子太多了。而且,快钱慢钱不都是钱吗?很多人觉得,趁有机会,赚一波快钱把生活安顿好了,剩下的钱,再慢慢赚,不也挺好?

 

要说赚快钱的方法,股市上最多,而且早期绝大部分人都是来赚快钱的,我做了二十多年股票,看到过无数赚快钱的人,有打听亲友的内幕赚钱的,有苦心研究跟庄技术赚钱的,有重仓押注重组赚钱的,也有佛系炒茅台赚钱的。

 

结果没有例外,都“还”了回去。听内幕赚钱和擅长押注重组的人,最后都死在借钱赌重组失败上,擅长跟庄技术的,在庄股消失后,赚的钱又慢慢亏掉,重仓茅台赚钱的,下一个重仓的品种是造假的康得新。

 

让你失败的,往往是曾经让你成功的方法;毁掉你的自信的,是你确信的东西忽然消失了。

 

这么说话,很宿命论,但它在投资上,其实是赚钱的本质——主观上,你是靠能力赚钱,靠知识赚钱,靠胆识赚钱,但在客观上,时间才是资金增值的本质。

 

为什么说“财不入急门”?

我们撇开马云这类依靠时代机遇和资本力量的极少数人不谈,一个赚钱能力的差异,也就是长期年化收益20%(巴菲特的级别)跟5%(普通人理财)的区别。让我们忽然一下赚了利润100%一笔大钱之后,我们应该问自己一句:然后呢?

 

长期年化收益是长期的平均值,如果你用某一种方法某一年赚了100%,可以想像,继续使用这个方法,你将在未来获得极低甚至负收益,直到最后平均收益回归正常。

 

很多人并不是不懂这个道理,但问题在于无法忍受寂寞,因为财富的增长并不是前面那条向上的斜线,而是抛物线的组合,前半生慢,中间有一段突破瓶颈后很快,最后又遇上瓶颈慢下来。

 

为什么说“财不入急门”?

道理也不难理解,财富的增长不但取决于时间,还跟知识和财富的存量有关,还跟你是否有好方法有关,这些都是要用时间去积累的。

 

当然,借助多种财富增长渠道或专业的理财力量,我们可以分阶段突破增长瓶颈,让增长变成一个个的波段。

为什么说“财不入急门”?

人人都知道投资有风险,所以个个只想捞一把快钱走人,这才是“基金赚钱,基民亏钱”的真正原因。

 

所以,“财不入急门”有三层含义:

 

为什么说“财不入急门”?

第一:专注大机会,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小机会中

 

做生意有一条规律,你不可能让所有顾客都满意,如果你试图这么做,你的成本就会变得奇高无比,价格失去竞争力。最好的方法是按照“二八原则”,即20%的顾客带来80%的收入,服务好那20%的顾客,先把80%的钱赚到手再说。

 

财富积累同样如此,专注可以带来80%财富的少数大机会。此时,最容易对你的财富观产生干扰的是“举手之劳,不赚白不赚”。

 

事实上,没有钱是白赚的,你通常是低估了赚这笔钱的难度。

 

以前在经营广告公司时,常常有关系很好的客户让我们“顺便”做一些平时不太做的业务,一开始,我觉得送上门赚的钱,现成的客户关系,还能拓展一些业务范围,何乐而不为?

 

但做了之后才发现,这些业务完全不是当初想象的“站着把钱给赚了”,不熟悉业务容易走弯路,客户找你就是为了省钱。成本高,收入低,亏大发了,最后出品质量不好,还伤害了客户关系。

 

财富积累也是如此,最近涨了多了点,就常常有跟着我定投的读者问我,是不是应该先卖出,再逢低买了。

 

为什么基金赚钱,买基金的基民亏钱,就是因为很多人不但要赚基金净值上升的钱,还想赚波段差价,结果赚了芝麻,丢了西瓜。

 

为什么买基金只赚净值上升,不赚波段差价呢?因为这两种钱有本质上的区别:“净值上升”本质上是经济增长的钱,是大家一起坐轿子,是大机会;而“波段差价”本质上是博弈,赚的都是别人亏的钱,形象的是说,是大家拿刀互砍,钱当然难赚。

 

当然,在早期财富积累阶段,如果是那些确实容易的小机会,顺道赚钱也是可以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必须要学会主动放弃那些偶尔出现的赚外快的机会。

 

我早期常常接到一些广告文案和策略的活儿,因为不占用我什么时间,而且跟我的工作相关,但后来都放弃了,因为这不是我真正想写的。

 

很多人觉得这两者不能并存吗?答案是不能,小机会赚多了,人的格局会变小,会形成路径依赖,而忽视了真正的机会。

 

所以我宁愿写稿子,赚少得可怜的稿费,因为后者,所以才有今天的公众号。如果只是按客户的喜好去写广告,很可能把自己写废了。

 

想把所有小钱都赚到手的人,最终该赚的都赚不到。

 

做生意做事业,更是如此,不但不要太在意小钱,甚至要不停地把小钱花出去,有句话叫“财散人聚”——散的是小财,聚的人气是大财。

 

上面的道理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很多人困惑的是判断问题,比如什么是大机会,什么是小机会。是不是能够赚大钱的就是大机会,能够小钱的是小机会吗?

 

为什么说“财不入急门”?

第二:专注长期增长的稳健收益,放弃短期投机思维

 

我儿子刚刚出生时,请过一个月嫂——张阿姨。这个人脑子活、手脚勤快,口碑极好,要提前预定的那种。

 

张阿姨也算是个奇葩,她来上海七八年,做过美发师、酒吧调酒师、开过美甲屋、中医按摩房,每换一份工作,中间的过渡时间就用做月嫂来填充,流动资金缺少,也做一段月嫂。

 

我们常常说到一个人坚持不下去,是因为缺乏毅力。但以张阿姨为例,她在每转入一个新行业时,往往是很有毅力的,都能很快入行。但结果却是,有一次她告诉我,如果只做月嫂,她现在的积蓄还要再乘10。

 

为什么说“财不入急门”?

张阿姨的问题在于,她有一个固执的信念,她认为自己没赚到钱,是因为没有找到能赚钱的行业。

 

其实很多人的想法跟张阿姨一样,永远在想“现在做什么更赚钱”,而不是“有什么长期稳定赚钱的方法”?

 

大机会与小机会的区别是什么?我的答案很简单,能够长期持续增长的,确定性又强,哪怕利润再小,也是大机会;只能带来短期暴富的,确定性又一般,哪怕利润再高,也是小机会。

 

开过饭店的都知道,有一些开了很长时间的不起眼的小吃馆子,利润比不远处客单价贵上几倍的饭店还要高,因为前者有长期积累下来的稳定客流,对厨师的手艺又没什么要求,可以说是一个有“护城河”的稳定生意;而后者表面光鲜,实际很脆弱,主厨的离职,导致味道不同了,就可能丢失老客户,生意很快变淡。

 

基金行业有一条“赢家诅咒”,前一年的收益冠军,接下来二三年,大概率跑输。因为决定短期投资收益的因素中,市场风格的影响最大,所以,收益冠军的基金经理,其核心风格肯定刚好与市场一致。

 

但风格永远是风水轮流转,再优秀的基金经理也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最核心的风格,那接下来二三年,就只能“吃土”了。

 

所以选基金不能看一年的收益,你更应该去观察基金经理能否在坚持自己的风格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市场风格完全“逆流”时,还能获得稳定的利润,这一点比短期盈利水平更重要,很多年轻的基金经理,为了追求业绩,永远在追逐市场风格,没有自己的坚持,长期而言,反而容易跑输大盘。

 

为什么说“财不入急门”?

第三:幸福赚钱,才能持续赚钱

 

人生的道路上,获取财富的速度是不均衡的,有人先富后穷,也有人先穷后富,有人资产一路稳健上升,有人财富则如同坐过山车……,这些财富曲线源于不同的财富方法:

 

先富后穷型:用错误的方法凭运气赚一波大钱,然后慢慢亏掉:

 

为什么说“财不入急门”?

先穷后富型:忍受长期的资本与知识积累,最终在合适的时间厚积薄发:

为什么说“财不入急门”?

稳健增长型:就是前面说过,通过专业知识或专业机构一波波地阶段性突破财富瓶颈。

为什么说“财不入急门”?

坐过山车型:用投机的思维追逐短期暴富的机会,财富呈随机大幅波动。

 

为什么说“财不入急门”?

哪一条财富之路更好呢?经济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两条原则:

 

第一,损失厌恶原则:失去100万的痛苦远大于得到100万的快乐;
 
第二,边际效用递减原则:得到第一个100万的快乐值最大,第二个100万其次,然后递减,最后赚多少钱都无感。

 

这两条原则,排除了“先富后穷”和“坐过山车”型,哪怕他们最终的财富大于普通人,人生仍然是痛苦大于快乐。

 

剩下的,肉眼可见,“稳健增长”一定比“先穷后富”好。

 

所以,同样的收益,最痛苦的赚钱方法是,赚一波快钱,然后慢慢地亏掉;最幸福的赚钱方法是,赚正常的钱,在别人亏损时少亏点。

 

这个规律,巴菲特也不例外,但他厉害就厉害在“稳健增长”与“先穷后富”的叠加。虽然有赚钱的天赋,他其实属于前半生“稳健增长”,把积累的富豪级的财富,作为“先穷后富”的“穷”,用后半生“厚积薄发”。

 

为什么说“财不入急门”?

 

投资理财的目的是财富数字的增长吗?当然不是,而是安全感和幸福感,所以财富观最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损害幸福感去单纯追求财富增长”。

 

毕竟从来都是因为幸福才会去赚更多的钱,而不是赚了更多的钱才幸福。

Tuyên bố miễn trừ trách nhiệm: Nội dung trên chỉ thể hiện quan điểm của tác giả hoặc khách mời. Nó không đại diện cho bất kỳ quan điểm hoặc vị trí nào của FOLLOWME và không có nghĩa là FOLLOWME đồng ý với tuyên bố hoặc mô tả của nó, cũng không cấu thành bất kỳ lời khuyên đầu tư nào. Đối với tất cả các hành động do khách truy cập thực hiện dựa trên thông tin do cộng đồng FOLLOWME cung cấp, cộng đồng không chịu bất kỳ hình thức trách nhiệm pháp lý nào trừ khi được cam kết bằng văn bản.

Trang web cộng đồng giao dịch FOLLOWME: www.followme.asia

Ủng hộ nếu bạn thích
avatar
Trả lời 0

Tải thất bại ()

  • tradingCon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