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壳爆雷,责任当然是蛋壳的,但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是,在蛋壳犯下大错,无法承担责任的情况下,剩下的几方,该如何分摊损失。
法律当然是最终的标准,但法律以事实为基础。细节大家都知道,但如何从细节得到事实,并定性定量,却需要讲道理,正确地把细节组合起来。
道理应该讲清楚,也有讲清楚的余地
现在似乎不能把道理讲得太清楚,要考虑情绪,毕竟年轻人不容易。
如果是一笔大得无法承受的钱,道理或许没法说,不忍说。但租房子的钱,一般在月收入的1/4-1/3,不是大得无法承受的损失。这个限度内,可以直言不讳,有没有责任,该承担几分损失,都可以说清楚。
两个人打架,都有错,劝架的就该都指出来。对着本来有错的人说,你没错,他欺负你,你太冤枉了,这不是在帮这个人,而是在刺激这个人拼命。
蛋壳主要诱导的是租客
房东是很难被诱骗的。房东的逻辑非常传统“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蛋壳每个月给租金,房子就继续给蛋壳,实际上,合同也是如此规定的,蛋壳的使用权是建立在按月付租基础上的。
根据合同,房子即使没有租出去,蛋壳也要按月向房东支付租金,所以,房东与蛋壳,名为代理实质是租赁,蛋壳实际上是“二房东”,并非代理。所以,一旦房东未收到租金,就有权收回房屋。
这个关系里面,没有太大操作空间,蛋壳很难诱骗房东。房东也没有轻信。
而租客这边,操作的空间就大很多。租客贷了款,这个钱本是自己的,应该三个月一付给蛋壳,但蛋壳用免一个月房租、优惠等诱导租客,让租客签字,把钱全部付给蛋壳。租客是预期会从风险中获益的。房租三个月一交,还属正常,但要提前交一年,这个时候,查实蛋壳的义务,就提高了。
租客入套,是因为相信了蛋壳,而不是房东
租客相信“交了一年的租,就能住房子“,这个信任的基础是:“相信蛋壳会得到一年的授权”,其基础又是:“相信蛋壳每个月会把房租交给房东”,最终的基础是:“相信蛋壳规模大,上市公司,不会骗人。”
所以,租客把这笔钱提前给蛋壳,不是因为蛋壳有房子。传统模式中,房东有房子,也很少能这样操作。所以,他们相信的是蛋壳,而不是相信了房东。在这一系列信任关系中,房东根本没出现。
不会有任何人认为“房东承诺了,只要蛋壳收了钱,哪怕不给房东,房东也一定会把房子给我住”。但现在,却来说“蛋壳受房东委托”。这句话的实质是:“因为我相信你房东,我才相信了蛋壳”。
但实际上并不是,一开始,租客相信的是蛋壳的商誉。
租客毫无凭借,本该有更高的警惕性
之前各种爆雷消息,房东看到了后,有点不放心,但想着反正合同上写了“蛋壳不支付房租,我收回房子”,然后又安心地睡觉了。房东处于一种传统的模式,很安全。
房客看到这个新闻,或许什么都没有想,或许会想:反正我交给了蛋壳,房东就得让我住。显然,这种想法违背常识,而最终什么都没做,和房东一样,安心地睡了。
但显然,在这里,租客的注意、警惕的义务,本应该是最高的。
首先,提前交了全年的房租,甚至贷款,本身就是一种非传统的模式。
其次,租客没有退路,没有凭持的东西,合同上没有规定,甚至没有各种灰色手段。相比之下,房东既有合同,破坏电表、水表也比维修更容易。
信错了,谁负责?
信蛋壳,信错了。可以说不是轻信,因为蛋壳毕竟那么大;但也可以说是轻信,毕竟,之前爆雷那么多。
相信商誉,本质上也是一种审核,这种模式一般有效,但也有失效的时候。这不是一种过错,也是小概率事件。但无过错,小概率事件,并不意味着,不用负责。毕竟,租客交一年,是为了免除租金、获得优惠,租客是预期会从风险中获益的,风险和收益对等。
“住完”的实质,是要房东为蛋壳的行为负责,自己获得预期收益,而不承担风险。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公平的。不是基于对房东的信任才签约的,房东当然不应该为这个“信错了”负责。
如果市场这一次这样,那么,下一次,只要人多,为了100块的利益,仍然会签下1万块钱的风险。
善意第三人的概念不能无限扩展
中介带你去看房,的确是房东挂牌委托的。第一次见面,看上房子,中介说,房东说了你今天交20万,就可以定了,然后当面交钱后,中介却跑了。显然,事后你不能说自己是善意第三人,要房东赔钱。
如果是这样,仅凭“我认为他有你的授权”,房东就需要为二房东的全部行为负责,那二房东勾结第三方,侵占房东房子,就太容易了。租客只要说给二房东交了50年的租金,二房东跑了,租客就可以住50年吗?当然不行,房东相当于房子没了。
房东的责任
房东并非毫无责任。这里主要有两点,第一,装修的费用,需要扣除;第二,如果蛋壳是高收低租,这个差价,或者应该被整理出来。
租金贷的责任被忽略了
首先,建立在租金贷之上的扩张,是不稳定的。
租金贷为基础的长租公寓爆雷与培训机构跑路一样,都源于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
培训机构会提前收费,长租公寓也通过租金贷拿到未来一段时间的租金,这笔钱本对应其长期成本,比如请老师授课、租场地;付给房东房租。
但是,培训机构、长租公寓经营方,拿到这笔钱之后,将之视为短期的收入,即便不考虑跑路,在生产经营上,也会考虑扩张。
钱投入扩张,花出去了,就需要后续客户资金不断进入,来覆盖工资、场租、给房东的租金,填上窟窿。
然而,一旦市场出现波动,比如说,扩张不顺利,入住率不及预期;或突然有大量租客退房等情况出现,比如今年就遇上疫情,资金链就会断掉。由此,造成行业的高倒闭率,而高倒闭率又会诱发不少人产生坏心思。
更重要的是,租金贷本身缺乏公平性。
一般的消费贷,是一次性购买获得产品,比如一个苹果手机、一辆车,数额太大,所以分期支付,减小资金压力,促进消费。但在传统模式中,租客的资金压力并不大。一般来说,都是付三押一,然后每月支付租金。偶尔手头缺钱,信用卡也可以解决。房租原本并不存在需要一次性交一大笔钱的情况,它本身就是天然可分期的。
租客贷款一次性付清一年或几年房租,然后再分期。这种画蛇添足的模式,本身就是长租公寓生造出来的商业模式。可以说,它一开始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资金,而不是促使消费。
对银行而言,这个贷款产品的设计缺乏基本的公平性。蛋壳的使用权是建立在按月付租金基础上的。蛋壳没有付未来的租金,对未来房子就没有使用权,但银行却把贷款全部给了蛋壳。就像消费者贷款买一辆汽车,4S店只给了一把钥匙,银行就把钱全部给4S店,然后4S店跑了。所以租客应该质疑:“我贷了款,东西都没拿全,你怎么把钱全部给了商家了呢?”
消费贷一般是小额分散的,就像蚂蚁的花呗,风险并不高。但租金贷这个产品,标的还未消费,资金却全部转给了第三方,这是第一重风险。聚集起来,形成规模,从小额分散,变为对第三方的稳健性高度敏感,这是第二重风险。而这个第三方,又处于不稳定的扩张模式,有内在不稳定性,这就是第三重风险。三重风险聚集起来,要爆的概率就非常大了。
租金贷成了长租公寓风险的前提与放大器。银行应该是非常专业的,对这三点,有义务认识到。而义务意味着责任,有把控风险的义务。银行当然是依据合同行事,但合同本身,仍然应该被法律审视。
所以,我觉得,如果房东、租客、银行之间分摊损失,2:4:4或者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比例。正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微众声明,为租金贷兜底。租金贷有了兜底,但没使用租金贷预付租金的,仍然可以参照这个道理,在房东与租客之间分摊损失。
-
作者简介: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员,专栏作家。
「 图片 | 视觉中国 」
Được in lại từ 微信公众号, bản quyền được giữ lại bởi tác giả gốc.
Tuyên bố miễn trừ trách nhiệm: Nội dung trên chỉ thể hiện quan điểm của tác giả hoặc khách mời. Nó không đại diện cho bất kỳ quan điểm hoặc vị trí nào của FOLLOWME và không có nghĩa là FOLLOWME đồng ý với tuyên bố hoặc mô tả của nó, cũng không cấu thành bất kỳ lời khuyên đầu tư nào. Đối với tất cả các hành động do khách truy cập thực hiện dựa trên thông tin do cộng đồng FOLLOWME cung cấp, cộng đồng không chịu bất kỳ hình thức trách nhiệm pháp lý nào trừ khi được cam kết bằng văn bản.
Trang web cộng đồng giao dịch FOLLOWME: www.followme.asia
Tải thất bạ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