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巨头的「隐秘」战场

avatar
· Lượt xem 80

2020 年末,电商巨头们陆续披露了一些「相似」的销售战绩。

双十一中,京东小家电销售排行前三的产品,均为京东联合品牌商共同打造的;基于淘系大数据打造的 1800 个产品,占据了淘宝 235 个子类目的销售冠军;拼多多指导研发的一款保温杯,一上线,月销售额便突破百万元。这些战绩的共性是,电商平台们亲自参与到产品的研发、设计中去了。

越来越多的新产品以这样的方式诞生——由电商平台来反向指导工厂开发新品,也可称作 C2M 模式。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8 年 C2M 模式电商的总体交易规模为 175 亿元,占整体电商的 4.1%。中金公司测算,如果 C2M 电商能渗透我国总人口的 10%,约 1.4 亿人,那么远期市场空间为 2511 亿元。

而不久前,基于 C2M 模式的淘宝特价版 APP 公布,他们的用户数已经突破 1 亿人。如果算上拼多多和京东,C2M 模式的发展或已超过预期。

中金公司认为,过去十年电商走过了 B2C 和 F2C 的阶段,C2M 是业态进化的下一个方向。然而,过去电商平台通常只扮演销售渠道的角色,而今后,他们要利用自身积累的交易数据,亲自设计商品,参与到全产业链条中去,他们会和商家产生竞争吗?一个个华丽的销售增长故事之下,所导向的未来真的是更美好的吗?

定义「爆款」的逻辑变了

2020 年 8 月,刘伟胜背着一个巨大的袋子来到拼多多公司「面试」。被面试的不是他,而是袋子里的保温杯。它们被一个接着一个地摆上桌子,等待拼多多新品牌实验室工程师的「检验」。

刘伟胜是浙江飞剑集团旗下施密特家居用品的总经理,飞剑集团过去常年为星巴克、苏泊尔等品牌代工。自从 2019 年施密特入驻拼多多之后,产品销量一直不温不火。

刘伟胜背来的一大半家底中,心想总有一款适合拼多多。结果答案是,「都不行」。

其实,这次面试是施密特加入「新品牌计划」后的首次深入沟通。拼多多在 2018 年推出的「新品牌计划」,通过自身积累的数据,为品牌提供新品研发建议,参与到产品的开发、设计中去,以此来打造爆款。

拼多多分析了平台近亿笔相关产品订单后发现,保温杯的消费者以 95 后、00 后为主,多为城镇用户,偏爱设计简约、轻巧便携、色彩时尚的产品;材质上,对健康和安全的认知更加深刻;功能上,喜欢深度交互的设计。

电商巨头的「隐秘」战场

施密特专供拼多多的 C2M 反向定制生产线

据此,施密特调整开发方向,定制了一款「智能温显」保温杯。这款产品上线后备受欢迎,店铺月销破百万元。

拼多多平台上像施密特这样的案例还有不少。据悉,自从拼多多实施新品牌计划以来,已有 1500 余家企业参与其中,产生了 4000 多款定制化产品、4.6 亿笔定制化产品订单。

京东、淘宝上不少爆款新品也是用这种方式打造。2020 年,在电脑数码产品方向京东参与设计了超过 1300 个新品,覆盖 30 多个品类,整个 C2M 项目同比增长了 115%。

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周伯文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曾如此形容京东做的 C2M 系统:用 AI 去理解用户的潜在需求,「通过一个神经网络,去模拟用户的反应,再通过另外一个神经网络,去模拟这个产品应该怎么去迭代。」

而淘宝利用 C2M 模式的原理也都差不多。据悉,淘宝已经建立了基于大数据的商品建档和企划能力,能够将消费者真实的需求,通过算法归纳成一个集商品功能、款式、设计、定价于一体的系统,工厂只需要更具这些指标生产即可。

电商巨头的「隐秘」战场

与淘宝特价版合作的工厂,重心在 C2M 订单

比如,淘宝团队发现「小镇青年」对于发胶产品的需求除了定型外,还要有增香的作用,于是,就联系了工厂来生产,新品一上线,便售出 20 万件。

过去,品牌商推出一款新品通常需要市场人员通过大量的调研、讨论决定;而现在,通过每天都在不断增长的用户数据,电商平台似乎更具备优势做这件事。什么时候推出新品、推出什么样的新品,如何定价,可以交由人工智能更快地搞定。凭此方式打造出的产品更容易生成爆款,提高电商平台的交易额和独家产品,增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数据代表着消费者的喜好,相对于工厂和品牌,电商平台在数据上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优势,且优势不断扩大。对于代工厂来说,这会增加一种零售端的销售渠道,但对于平台上的品牌商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其中的重要问题是,电商平台后续会如何运用这项能力?

隐秘战场

目前来说,电商平台多是将 C2M 这项能力打包输出给特定的合作工厂和品牌。但不止于此,比如京东已经开始亲自下场推自己的品牌。

按照官方的说法,京东通过向优质工厂开放京东在选品、渠道渗透、供应链孵化等方面的能力,为工厂打造一个「虚拟 CEO」。

京东目前已经推出了 4 个自由品牌,京东京造、惠寻、佳佰、LATIT,覆盖了服装、健身设备等等不同品类。而这或多或少会对平台上的同品类品牌产生竞争,造成一定冲击。

电商平台大力投入 C2M 的动力不难理解。根据公开数据,2020 年的电商购物节中,「新品」交易额约占大盘的 40% 左右,成为拉动整个消费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平台们开始亲自下场推动商品的出新。

另一方面,不同电商平台的商品越来越同质化,用户数增长也在触及天花板。而新产品带来新的消费。电商上半场,大家都在强调交易效率,当交易效率走到饱和时,电商平台们不得不向上游走,解决生产端问题,来促进新品类的诞生。

刘强东曾提出「十节甘蔗」理论,表示京东要从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的「后五节甘蔗」,向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的「前五节甘蔗」延伸,更深度地渗透到产业链当中。这应该也是拼多多、阿里的共识。

根据京东数据,它已经与超过 55% 的品牌商产生了数据协同,帮助超过 500 万种商品进行销售预测,每天给出超过 30 万条供应链智能决策,2020 年反向定制 C2M 产品的销量也达到了 2019 年的 1.7 倍。

与工业品领域相似,农产品的 C2M 竞争也在进行。阿里在 2020 年聚合淘宝、天猫、盒马、大润发等生态优势,已打造 2500 多个生鲜品牌,并通过搭建产地仓和销地仓等物流网络,实现自营、直供的农产品流通网络。

电商巨头的「隐秘」战场

盒马鲜生的多种自有农产品品牌也来自于与原产地直供

类似的,拼多多推出农产品「原产地直发」,对合作农户提供专人对接、资源倾斜、活动扶持等综合举措,来扩大自己的农产品上行体系。

可以推测,电商们的野心已经不仅在于当一个电商零售平台,而是必须把产业打穿,成为「产业链服务平台」。对产业链的深度改造,才能给平台带来更持久、长期的收益和护城河。可以预见的是,接下电商平台对工厂、农产地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变化的责任与未来商业格局

凭借自身积累的海量用户和数据,电商平台在产业链里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强。

而且,长期的消费趋势也在助推 C2M 模式。根据万联证券报告,有 73.8% 中等收入群体在消费时注重性价比,重要程度排在第三位,在产品质量和节约时间之后。

中金公司认为,未来电商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平台型企业具备主导建设 C2M 模式的能力。

不过,考虑到 C2M 模式是以打造单品爆款为核心,这不免引起一些担忧:这些爆品会进一步压缩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同时,物流、仓储、交易、设计、支付等都掌握在电商平台手里后,品牌方和工厂方的话语权将进一步向电商转移,或许会变得更加「弱势」。

当下,C2M 还处于萌芽阶段,犹如一个人在长大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型会变大,能力会变强,但在社会、家庭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也应该相应增加。

在电商平台依靠自身积累的用户、大数据逐渐渗透到产业的过程中,其对上下游产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随着互联网迎来更严格监管,如何平衡好产业链各方的利益,将是电商平台新商业模式顺利展开的的关键。

 

 

Tuyên bố miễn trừ trách nhiệm: Nội dung trên chỉ đại diện cho quan điểm của tác giả hoặc khách mời. Nó không đại diện cho quan điểm hoặc lập trường của FOLLOWME và không có nghĩa là FOLLOWME đồng ý với tuyên bố hoặc mô tả của họ, cũng không cấu thành bất kỳ lời khuyên đầu tư nào. Đối với tất cả các hành động do khách truy cập thực hiện dựa trên thông tin do cộng đồng FOLLOWME cung cấp, cộng đồng không chịu bất kỳ hình thức trách nhiệm nào trừ khi có cam kết rõ ràng bằng văn bản.

Website Cộng đồng Giao Dịch FOLLOWME: www.followme.asia

Ủng hộ nếu bạn thích
avatar
Trả lời 0

Tải thất bại ()

  • tradingCon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