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一场金银市场的闪崩,让所有专家都哑火了。
中美关系?俄乌战争?通胀数据?把所有理由翻了个遍,没一个能完全对上。就连高盛的交易员都亲口承认:这次暴跌,找不到任何直接的导火索。价格就像自由落体,接连触发了海量的止损单,最终市场崩盘。但翻看那天的国际新闻,世界,其实是风平浪静的。
那么,真相,究竟藏在哪片阴影之下?
第一幕:被黄金掩盖的风暴眼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黄金的暴跌吸引了过去。但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出精心编排的“烟雾弹”,为了掩盖真正的风暴眼——白银市场。
这里,正在酝酿一场迫在眉睫的、更致命的危机:流动性枯竭。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一个冰冷的事实:
全球白银需求,已经连续四年超过了供应,累计缺口高达6.78亿盎司!这相当于我们2024年,整整十个月的全球矿产银总产量!而2025年,将是供应严重短缺的第五年。
危机的震中,就在全球白银的定价心脏——伦敦。
第二幕:伦敦的“银行挤兑”算术题
我们来算一道简单的算术题。
根据彭博社的数据,伦敦现在能随时拿出来用的实物白银,大概只有1.5亿盎司。但伦敦现货市场,每天的交易量是多少?2.5亿盎司!
这就像一家银行,金库里只有1.5亿的存款,但每天却要处理2.5亿的转账。任何一个消息,都可能引发恐慌性的“挤兑”。
更雪上加霜的是,特朗普掀起的关税战,让大量白银从伦敦流向了纽约,进一步抽干了这里的流动性。
然后,导火索出现了。印度一位社交大V引发了全民抢银热,而危机爆发的10月9号,正好紧挨着中国长假。西方媒体的叙事是:印度买家平时从香港拿货,假期断了供,于是他们一齐扑向了本就空虚的伦敦市场。
最铁的证据来了:到10月9日,伦敦白银的隔夜借贷利率,一度突破了惊人的200%! 这意味着市场彻底慌了,借现货的成本高到天上去了。连摩根大通这样的大行,都不得不告诉大客户:“11月前,没货了。”

第三幕:围魏救赵与扭曲的真相
面对这种生死存亡的挤兑,做市商只有两条路:
一,让价格暴涨,吸引全球白银流入。但这会立刻暴露“纸白银”无法兑现的底牌,导致整个体系崩溃。
二,在期货市场暴力砸盘,制造恐慌,把持有实物的人“吓出来”抛售,缓解现货压力。
他们果断选择了第二条路。因为砸盘虽然惨,但能保住现有的游戏规则。
光砸盘还不够,必须真拿白银去伦敦“救火”。于是我们看到,超过一千吨的白银,在短短几周内从纽约和上海被空运到伦敦,暂时稳住了阵脚。
但即便如此,市场依然是扭曲的:伦敦的现货价格持续高于纽约的期货价格。这完全违背了经济学常识,它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这个市场的价格,已经被金融衍生品主导,严重脱离了实物供需的基本面。
黄昏之后,黎明之前
所以,这次暴跌,表面是价格崩盘,本质是旧的定价体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实物挤兑。
暴力砸盘可以暂时续命,但解决不了白银结构性短缺的根本矛盾。它不仅是货币金属,更是芯片、AI、新能源的核心工业金属。大国都已将其列为战略资源,未来的争夺只会更激烈。
对投资者而言,这是一次生动的风险课:没有资产只涨不跌。恐慌交易暂告段落,市场开始回归基本面。
但这绝非黄金白银的终点。全球去美元化、央行的战略储备、地缘黑天鹅,都在为它们提供长期的价值支撑。
当前的暴跌,或许正是对过去溢价的一次性出清。当恐慌散去,一个价格更健康、估值更合理的市场,可能会迎来一个全新的长期起点。
我们正在见证的,或许不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而是一个旧秩序在实物洪流中发出的沉重喘息。
黄昏之后,或许才是真正黎明的开始
Tuyên bố miễn trừ trách nhiệm: Quan điểm được trình bày hoàn toàn là của tác giả và không đại diện cho quan điểm chính thức của Followme. Followme không chịu trách nhiệm về tính chính xác, đầy đủ hoặc độ tin cậy của thông tin được cung cấp và không chịu trách nhiệm cho bất kỳ hành động nào được thực hiện dựa trên nội dung, trừ khi được nêu rõ bằng văn bản.


Tải thất bạ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