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雷厄姆的第四版《聪明的投资者》序言中,巴菲特写道:"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内幕消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只是体系作为决策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对情绪的约束是你自己必须做到的。"很多投资者都会把精力放在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上,但不可否认的是,决定投资成败的关键因素其实并不全在公司本身。投资成功需要兼顾上市公司基本面与市场情绪两方面因素。在投资世界中,情绪管理能力往往比市场经验更能决定最终成败。股票市场天然具有波动特性,其特有的剧烈震荡、资金抱团现象以及非理性的题材炒作,更是考验每一个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永远充满不确定性的股票市场,保持清醒头脑和客观判断显得尤为重要,能否进行良好的情绪管理,已然成为每个投资者必须修炼的重要能力。01 情绪影响投资者的原因投资者往往被突如其来的情绪所困扰,一个原因在于他们未能及时察觉情绪产生的根源。情绪反应本质上是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回应,如同听到他人因一笔自己错过的交易获利而心生妒忌。这种初始的情绪波动类似于医生用橡皮锤敲打你的膝盖或下意识接住坠落物品的行为,是一种未经理性思考的瞬间条件反射。当外界因素触发时,这一瞬间的反应,没有经过任何思考,情绪会不假思索地迅速涌现,使投资者情绪骤然高涨。情绪的累积效应是另一个原因。情绪的影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会随着时间逐渐累积。起初,某个事件或投资决策可能只会引发轻微的情绪波动,甚至难以察觉。然而,当这些微小的情绪不断叠加,就可能形成更强烈的心理反应。例如,在交易过程中,若开盘表现不佳,投资者可能暂时保持冷静;但随后若出现新的入场机会,紧张、兴奋和压力等情绪便会交织涌现。此时,投资者通常会产生两种应对方式:一种是自我安抚,试图缓解紧张情绪,若能成功,则有助于稳定心态并提高执行力;另一种则是陷入更深的负面情绪,比如因害怕亏损而加剧焦虑,导致决策失误。这种后续情绪反应,本质上是对最初情绪的本能回应,而一旦意识到这些情绪,大脑往往会进一步放大它们,使焦虑、愤怒或无聊感愈发强烈,最终影响投资判断。02 人类情绪产生的原因达尔文在《人类和动物的情感表达》中提出,情绪及其相关的神经机制和生理结构,如同眼睛或四肢一样,是自然选择长期进化的产物。人类大脑中负责情绪调控的边缘系统,正是这一进化过程的产物,它塑造了恐惧、兴奋等基本情绪反应。其中,边缘系统内的"收益系统"通过神经递质多巴胺传递愉悦感,当受到刺激时会产生满足与幸福;而由前脑岛、杏仁核等结构组成的"损失规避系统"则通过激素和神经递质触发防御反应,例如面对威胁时的恐惧本能。这些情绪机制本质上是人类在漫长进化中形成的生存策略,虽然可能带来某些困扰,但却是生命适应环境的最优解。情绪不仅是生理系统的自然表现,更是生命活力的体现,若完全摒弃情绪,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本质特征。所以,只要是人,就无法完全脱离情绪的干扰,只能通过各种方法来控制降低其对自身的影响。
03 情绪因素会对投资结果产生巨大影响传统金融理论建立在"理性人"假设之上,认为投资者在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时都能做出冷静客观的判断,因此情绪因素可以不予考虑。然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表明,当涉及金钱决策时,人们往往会被情感而非理性所主导。卡尼曼于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他发现内在的因素才是决定行为的关键。比如中彩票的概率极低,如果真的是基于理性,就不会有这么多人去做发财梦;开车出事故的概率小,但多数人还是愿意买保险,让保险公司去赚钱。这一发现揭示了传统理论的基本假设存在根本性偏差,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释个体复杂的决策行为,内在的因素才是决定行为的关键。麻省理工学院金融工程实验室曾进行过为期一个月的实验研究实验,发现那些对盈利或亏损表现出强烈情绪反应的投资者,其交易表现明显逊色于情绪稳定的投资者,这印证了过度情绪化会损害投资判断的事实。而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家赫什拉弗和沙姆韦的研究则揭示了更深层的关联——他们通过分析全球26个金融城市的股市数据发现,晴朗天气下的市场平均收益率显著高于阴雨天气,最优天气条件下的收益表现更是远超恶劣天气时期。这些研究共同表明,投资者的情绪状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决策质量,就像看不见的气流扰动水面,即便是天气变化这样看似无关的外部因素,也会通过影响心理状态而最终反映在投资收益上。人类的情绪是非常复杂的,落实到投资当中主要可以简化为两大类,悲观和乐观。这两种情绪对应着市场上的看空与看多,倘若进一步发展,就可以演化为贪婪与恐惧,从而开始影响行为,直接决定做多与做空。
04 减少情绪对投资影响的方法<o:p></o:p>
在参与证券市场的时候,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脑的非理性、直觉部分,会引发可怕的情绪波动,包括非理性乐观和非理性悲观情绪的爆发。智力知识和自我警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可能用大脑逾越大脑。所以虽然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依旧无法避免情绪的干扰。<o:p></o:p>
完全驱逐情绪因素进行理性思考并不现实,但只要我们谦虚地认识到自己的大脑是不完美的,并接受了这一点,就能基于对自身的缺陷,通过设计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法,减少情绪对投资的影响。下面分享两个笔者最近通过阅读了解到的、认为不错的,能帮助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控制情绪的方法:<o:p></o:p>
① 风险管理:给错误和意外留足空间
稳定的情绪很多时候源于对风险的管理。就像巴菲特始终保留充足现金和投资安全边际那样,有经验的投资者都懂得给错误和意外留足空间。这种系统性防御策略如同为投资组合安装了隐形护盾,当市场风暴来临时,既不会因资金链断裂而恐慌抛售,又能保持清醒头脑捕捉他人恐惧带来的机遇。<o:p></o:p>
情绪失控往往不是意志薄弱所致,而是被逼入绝境的无奈反应,这就像人在万丈深渊的悬崖边走路一样,内心不可能是毫无波澜,感受不到半分恐惧的。因此,无论是金融市场还是人生旅途,保留必要的安全冗余都是抵御风险的关键。在投资和生活中提前筑好"安全垫"的人,既能从容应对危机,又拥有更多尝试创新的勇气,这种由内而外的稳定感往往能创造意想不到的精彩。<o:p></o:p>
② 建立避免犯错的流程<o:p></o:p>
2007年12月,《纽约客》刊登了葛文德医生关于"检查清单"的深刻报告。作为外科医生,他发现在抢救这类极端复杂的医疗场景中,即便是顶尖专家也难免遗漏某些基础步骤。为此设计的简易检查清单,不仅帮助医生规避了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更通过流程化操作显著降低了患者死亡率。<o:p></o:p>
报告中描述了一名重症监护专家,他发现医生们至少会在三分之一的患者身上跳过至少一个必要的检查步骤,即使这些步骤都是傻瓜式的简单步骤。于是这位专家设计了一份检查清单,一页纸上,列出了避免感染的所有必要步骤。
在医院开始使用检查清单之后,减少了很多患者死亡现象。这一部分是因为,检查清单帮助了医生们的记忆,“特别是那些容易忽视的琐碎小事”,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他们明确了特定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其他医院也效仿了这套做法,把这种清单当作处理复杂性的实用方法。这种化繁为简的智慧同样适用于投资领域——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复杂系统中,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也常因情绪波动而犯下低级错误。建立结构化的投资规则恰似医生的检查清单:从信息获取的先后顺序(如先研读招股书再分析券商报告),到交易纪律的严格执行(如提前设定买卖点),再到刻意减少股价波动的干扰(如限定每日查看行情的次数)。这些看似刻板的流程,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决策锚点。投资规则不在于形式上的繁简或松紧,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可执行的框架并持续优化完善。就像航海需要罗盘指引方向一样,投资者也需要通过系统化的决策流程来规范自己的操作,这种有章可循的方法能帮助我们在市场波动中保持定力,避免被情绪左右而偏离航道。真正有价值的不是规则本身多么完美,而是养成按规则行事的纪律性,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改进,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投资体系。写在最后:在投资与生活中,情绪往往成为判断力的最大干扰。市场下跌时,恐惧驱使人们急于抛售资产以求自保;市场上涨时,贪婪又诱使人们盲目追高渴望暴利。这两种极端情绪如同迷雾,让投资者看不清价值的本质,在恐慌性杀跌和狂热性追涨中不断循环,最终背离了理性决策的轨道。格雷厄姆在其撰写的《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人》两本著作中曾阐述由投资者情绪触发的股市波动。他认为投资者最大的敌人不是股市,而是自己。投资者或许在数学、金融、会计等方面能力超群,但是如果不能掌控情绪,将无法从投资中获利。因此,作为一名聪明的投资者,需要保持平稳心态,减少情绪波动对投资的影响,投资过程充满波动与考验。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被短期市场变化左右决策,是投资者必备的素质。唯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在市场中持续发展并实现目标。在复杂的股票市场中,沉着与理智如同指引方向的罗盘,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把握机遇。
Tuyên bố miễn trừ trách nhiệm: Quan điểm được trình bày hoàn toàn là của tác giả và không đại diện cho quan điểm chính thức của Followme. Followme không chịu trách nhiệm về tính chính xác, đầy đủ hoặc độ tin cậy của thông tin được cung cấp và không chịu trách nhiệm cho bất kỳ hành động nào được thực hiện dựa trên nội dung, trừ khi được nêu rõ bằng văn bản.


Tải thất bạ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