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最大的敌人是情绪:6 种情绪陷阱,正在偷走你的收益

avatar
· Views 62

芒格曾说:“投资不需要天才的智商,只需要控制情绪的能力。”很多投资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知道某家公司是好公司,却因为 “别人都在买” 而追高,或因为 “大家都在卖” 而割肉;明明算清了股票的内在价值,却因为 “怕错过” 而仓促买入,或因为 “怕亏损” 而不舍止损。这背后,都是 “情绪型捷径” 在作祟 —— 它是我们大脑中直觉系统(系统 1)的产物,会让我们跳过理性思考,凭本能做决策。但在投资里,情绪带来的 “快捷”,往往是亏损的开始。01 旅鼠效应:跟风的人,永远赚不到超额收益旅鼠效应的核心,是 “放弃独立判断,跟着多数人行动”—— 市场狂热时扎堆买入,市场恐慌时集体卖出,最终沦为 “追涨杀跌的韭菜”。A 股市场里,这种现象尤为明显。2021 年,新能源赛道迎来爆发,相关基金净值大幅上涨,很多散户看到身边人买新能源基金赚钱,便跟风入场:某新能源主题基金规模半年内从 50 亿涨到 300 亿,90% 的新增资金来自散户。但到了 2022 年,新能源板块回调超 30%,这些跟风买入的散户,大多被套在高位。再比如 2015 年 A 股牛市,不少投资者看到 “全民炒股”,便冲进市场买股票型基金,甚至借钱加杠杆。结果牛市结束后,沪指从 5178 点跌到 2638 点,很多人不仅亏光收益,还背上了债务。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多数人缺乏独立研究的能力,又害怕 “和别人不一样”—— 别人都买,自己不买就会 “错过机会”;别人都卖,自己不卖就会 “被独自套牢”。但投资的真相是:当所有人都看好一个方向时,机会往往已经消失;当所有人都恐慌时,低估的机会才会出现。02 处置效应:赚小钱就跑,亏大钱死扛处置效应是最常见的情绪陷阱:盈利的股票,涨一点就急于卖出,怕 “煮熟的鸭子飞了”;亏损的股票,跌再多也不舍得止损,总觉得 “还能涨回来”。深交所曾做过一项调研,跟踪了 10 万散户的交易数据,结果显示:散户持有盈利股票的平均时间是 21 天,持有亏损股票的平均时间是 63 天;盈利 5%-10% 时,卖出概率高达 62%;而亏损 10% 以上时,止损概率仅 18%。最典型的例子是白酒股的投资。2020 年,贵州茅台股价从 1700 元涨到 2600 元,很多散户在涨了 10%(约 170 元)时就卖出,想着 “落袋为安”,结果后续又涨了 50%,错失大收益;2022 年,茅台股价从 2600 元跌到 1300 元,不少散户在亏损 20% 时不舍得卖,觉得 “茅台是龙头,早晚能涨回来”,结果被套了近一年。

投资最大的敌人是情绪:6 种情绪陷阱,正在偷走你的收益





原创






王月半








王月半智慧人生





2025年8月25日 20:00

重庆



1人
















洞见智慧

芒格曾说:“投资不需要天才的智商,只需要控制情绪的能力。”很多投资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知道某家公司是好公司,却因为 “别人都在买” 而追高,或因为 “大家都在卖” 而割肉;明明算清了股票的内在价值,却因为 “怕错过” 而仓促买入,或因为 “怕亏损” 而不舍止损。这背后,都是 “情绪型捷径” 在作祟 —— 它是我们大脑中直觉系统(系统 1)的产物,会让我们跳过理性思考,凭本能做决策。但在投资里,情绪带来的 “快捷”,往往是亏损的开始。01 旅鼠效应:跟风的人,永远赚不到超额收益旅鼠效应的核心,是 “放弃独立判断,跟着多数人行动”—— 市场狂热时扎堆买入,市场恐慌时集体卖出,最终沦为 “追涨杀跌的韭菜”。A 股市场里,这种现象尤为明显。2021 年,新能源赛道迎来爆发,相关基金净值大幅上涨,很多散户看到身边人买新能源基金赚钱,便跟风入场:某新能源主题基金规模半年内从 50 亿涨到 300 亿,90% 的新增资金来自散户。但到了 2022 年,新能源板块回调超 30%,这些跟风买入的散户,大多被套在高位。再比如 2015 年 A 股牛市,不少投资者看到 “全民炒股”,便冲进市场买股票型基金,甚至借钱加杠杆。结果牛市结束后,沪指从 5178 点跌到 2638 点,很多人不仅亏光收益,还背上了债务。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多数人缺乏独立研究的能力,又害怕 “和别人不一样”—— 别人都买,自己不买就会 “错过机会”;别人都卖,自己不卖就会 “被独自套牢”。但投资的真相是:当所有人都看好一个方向时,机会往往已经消失;当所有人都恐慌时,低估的机会才会出现。02 处置效应:赚小钱就跑,亏大钱死扛处置效应是最常见的情绪陷阱:盈利的股票,涨一点就急于卖出,怕 “煮熟的鸭子飞了”;亏损的股票,跌再多也不舍得止损,总觉得 “还能涨回来”。深交所曾做过一项调研,跟踪了 10 万散户的交易数据,结果显示:散户持有盈利股票的平均时间是 21 天,持有亏损股票的平均时间是 63 天;盈利 5%-10% 时,卖出概率高达 62%;而亏损 10% 以上时,止损概率仅 18%。最典型的例子是白酒股的投资。2020 年,贵州茅台股价从 1700 元涨到 2600 元,很多散户在涨了 10%(约 170 元)时就卖出,想着 “落袋为安”,结果后续又涨了 50%,错失大收益;2022 年,茅台股价从 2600 元跌到 1300 元,不少散户在亏损 20% 时不舍得卖,觉得 “茅台是龙头,早晚能涨回来”,结果被套了近一年。这种行为的本质,是逃避 “懊悔情绪” :卖出盈利股票,能证明自己 “决策正确”,获得成就感;而卖出亏损股票,等于承认自己 “犯了错”,会产生自责。但投资是对未来的判断,和 “过去的决策” 无关 —— 该卖的股票,不会因为你 “没止损” 就变值钱;该持有的股票,也不会因为你 “早卖出” 就失去价值。03 损失厌恶:100 元的痛苦,远大于 100 元的快乐损失厌恶的核心是:同样的金额,亏损带来的痛苦,是盈利带来的快乐的 2-2.5 倍。这种情绪会让投资者在面对风险时,做出非理性选择。比如 A 股散户常有的操作:手里的股票涨了 5%,就紧张得睡不着,怕第二天回调,赶紧卖出;但如果跌了 5%,就会安慰自己 “只是短期波动”,继续持有。甚至有人会在亏损 10% 后,选择 “加仓摊成本”—— 比如 100 元买的股票,跌到 80 元时加仓,想把平均成本降到 90 元,结果股价继续跌到 60 元,亏损反而扩大。2023 年,某消费股因业绩不及预期,股价从 50 元跌到 30 元,很多散户在 40 元时加仓,理由是 “已经跌了 20%,跌到位了”;结果股价继续跌到 25 元,这些散户的亏损从 20% 扩大到 50%。损失厌恶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会让人 “为了避免小损失,承担大风险” 。投资里没有 “绝对的底部”,只有 “相对的估值”—— 与其在亏损后加仓摊成本,不如在买入前算清价值,只在低估时入场。04 仓位思维:有了仓位,就没了理性仓位思维,通俗说就是 “屁股决定脑袋”—— 一旦买入某只股票,就会下意识地维护它,忽略负面信息,甚至放大正面信息,失去客观判断。比如 2021 年,某互联网公司因监管政策调整,股价从 200 元跌到 80 元。很多提前买入的散户,不仅不反思 “政策风险是否影响长期价值”,反而到处找 “利好消息”:有人说 “公司用户基数还在”,有人说 “政策会放松”,甚至在公司财报显示净利润下滑 30% 时,还坚信 “只是短期阵痛”。结果股价继续跌到 50 元,这些散户的亏损超过 70%。再比如某医药股,2022 年因研发失败导致股价下跌,持有仓位的投资者,却执着于 “公司还有其他管线”,无视 “研发失败影响长期盈利” 的事实,继续持有,最终亏损扩大。仓位思维的本质,是 “禀赋效应” —— 一旦拥有某样东西,就会觉得它更有价值。但投资需要 “无我视角”:不管你是否持有这只股票,都应该用同样的标准判断它的价值。正确的做法是:定期问自己 “如果现在没持有,我会买入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该果断卖出。

05 心理账户:把 “股市盈利” 当 “意外之财”,更容易冒险心理账户的核心是:人们会把钱分成不同的 “账户”,比如 “工资账户”“股市盈利账户”,并对不同账户的钱有不同的风险偏好 —— 对 “辛苦赚的工资” 很谨慎,对 “股市赚的钱” 却很激进。某券商的调研显示:70% 的散户会把 “工资收入” 存入银行或买低风险理财,却会把 “股市盈利” 继续投入高风险股票,甚至加杠杆。比如有人用工资买了 10 万元稳健基金,股市赚了 5 万元后,就把这 5 万元拿去买热点股,理由是 “这是赚来的钱,亏了也不心疼”。2023 年 AI 概念炒作时,很多散户就是用 “股市盈利” 追高 AI 股:有人股市赚了 3 万元,就全仓买入某 AI 概念股,结果股价从 30 元跌到 15 元,5 万元盈利亏得只剩 1 万元。

但钱的本质是一样的 :不管是工资还是股市盈利,每一分钱的价值都相同。心理账户会让人失去 “全局视角”,只看到 “局部盈利”,却忽略了 “整体风险”。正确的做法是:把所有资金当作一个整体,用 “资产配置” 的思维管理,而不是按 “来源” 划分风险。

06 赌场思维:总想着 “赚快钱”,最终输给 “概率”赌场思维的核心是:痴迷于 “小概率、高收益” 的机会,忽略风险,总想着 “赚快钱”“做波段”,最终沦为 “赌徒”。A 股市场里,很多散户的操作就像赌徒:看到某只股票涨了,就觉得 “还能涨更多”,不问基本面就买入;听到某 “大 V” 推荐热点股,就觉得 “能短期翻倍”,仓促入场。比如 2023 年某网红经济股,因某明星入股消息涨了 20%,很多散户追高买入,结果消息澄清后股价跌了 30%,被套牢。高毅资产的邱国鹭曾说:“几乎每个国家的股市,低估值价值股的长期回报率都优于高估值成长股。” 但很多散户宁愿追高 “短期暴涨的热点股”,也不愿买 “估值低、盈利稳的价值股”,因为前者能带来 “赚快钱的幻想”,后者却需要耐心等待。

07 反情绪投资:3 个方法,跳出情绪陷阱

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说:“巨大的市场亏损源于心理偏差,而非分析失误。” 想要避开情绪陷阱,关键是 “用理性对抗本能”,这 3 个方法最有效:

(1)建立 “情绪检查清单”,打断本能决策

在买入或卖出前,先填一张清单:

我买入的理由是 “基本面好”,还是 “别人都在买”?
我卖出的理由是 “估值过高”,还是 “怕亏损”?
如果现在没持有,我会买入吗?

巴菲特就有这样的习惯:买入前会写下 “购买理由”,比如 “可口可乐的品牌壁垒强,自由现金流稳定”,如果理由不成立,就坚决不买。

(2)推迟决策,给理性脑 “反应时间”

情绪型决策往往是 “瞬间的”,比如看到股价涨就想买入。这时可以给自己设定 “冷却期”:比如决定买入后,先等 3 天;决定卖出前,先等 1 天。在冷却期里,去研究公司的财报、行业趋势,而不是盯着股价波动。

比如你想追高某热点股,可以先花 3 天看它的净利润增速、估值水平,很多时候会发现 “估值已经过高”,从而避免冲动买入。

(3)用 “闲钱投资”,避免 “被迫止损”

凯恩斯说:“市场延续非理性状态的时间,比你撑住没破产的时间更长。” 如果你用 “急用的钱” 投资,一旦遇到市场回调,就可能因为 “要用钱” 而被迫止损,错过后续的反弹。

正确的做法是:只用 “3-5 年不用的闲钱” 投资,这样即使短期亏损,也能耐心等待估值回归。比如 2022 年消费股回调时,用闲钱买入的投资者,能等到 2023 年的反弹;而用 “房贷钱” 投资的人,只能在低位割肉。

写在最后

芒格说:“投资的智慧,不是做对了什么,而是避免犯重大错误。”

情绪是投资的天敌 —— 旅鼠效应让你跟风,处置效应让你赚小亏大,损失厌恶让你承担额外风险。但反过来看,情绪陷阱也是 “超额收益的来源”:当多数人被情绪左右时,你只要能保持理性,就能在别人恐慌时买入,在别人狂热时卖出。

投资不是 “比谁更聪明”,而是 “比谁更能控制自己”。记住:市场永远不缺机会,缺的是 “在机会来临时,你还有理性和资金”。

Tuyên bố miễn trừ trách nhiệm: Quan điểm được trình bày hoàn toàn là của tác giả và không đại diện cho quan điểm chính thức của Followme. Followme không chịu trách nhiệm về tính chính xác, đầy đủ hoặc độ tin cậy của thông tin được cung cấp và không chịu trách nhiệm cho bất kỳ hành động nào được thực hiện dựa trên nội dung, trừ khi được nêu rõ bằng văn bản.

Bạn thích bài viết này? Hãy thể hiện sự cảm kích của bạn bằng cách gửi tiền boa cho tác giả.
avatar
Trả lời 0

Tải thất bại ()

  • tradingCon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