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狂潮冲破“40%法则”了吗?

avatar
· Lượt xem 45

报告摘要

AI产业爆发至今,过去2年TMT的成交拥挤度总是引发市场留意。因为,过去2年只要TMT成交占比接近40%的上限、板块超额收益就会出现阶段回踩。

而25年春节前后,TMT成交额占比突破40%并持续高位运行,40%的隐形约束似乎在本轮失效了。

1.本轮TMT的情绪顶部在哪里?

每一轮大型科技产业周期中,TMT成交额占比中枢均会经历明显的提升,其背后来自于成分股数量和市值占比增加、投资者对于基本面预期的改善。当前TMT成交额占比为【44%】,从过往和美国对比经验来看,有可能本轮成交占比顶部在【45%-50%】。

科技狂潮冲破“40%法则”了吗?

科技狂潮冲破“40%法则”了吗?

2.在一轮大的科技产业周期中,TMT成交额占比到达顶部后,是否还具有指引意义?

短期仍然有效,在触及情绪顶部后,会有超额收益阶段性回落但幅度不大。中期层面,拥挤度指引意义弱化,行情走势取决于基本面是否爆发、预期是否改善,订单、产品规模和销量、事件催化、业绩增速等均是观测指标。

科技狂潮冲破“40%法则”了吗?

3.除了TMT以外,新能源、白酒等赛道也经历过成交额占比中枢的上移、超额收益震荡上行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基本面预期的改善与业绩的释放不一定同步,比如13年移动游戏规模的放量、20年新能源车销量的提升,都早于板块业绩的爆发,但给予投资者较强的基本面预期改善的信心。

除了基本面预期改善之外,增量资金的持续流入也是成交额占比中枢提升的重要原因。

科技狂潮冲破“40%法则”了吗?

4.DeepSeek的出现改变了过去2年TMT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情况,这也是推动TMT成交额占比突破的重要原因。类比09-10、13-15,中期的行情观测应用端数量、产品渗透率和销量订单等指标

从过去两年来看,市场表现主要还是围绕海外(英伟达)资本开支受益的硬件、算力端,典型的就是代表性个股中际旭创,不断走出新高并与TMT板块走势及拥挤度脱敏。目前随着重要互联网平台开始接入并加大资本开支的背景下应用端基本面预期大幅改善,并加大对算力的需求,TMT板块拥挤度可能持续位于高位并伴随着风格的趋势性占优,后续对于应用端数量、产品渗透率和销量、订单等指标跟踪与验证较为关键。

科技狂潮冲破“40%法则”了吗?

5、25年春季躁动的核心结论

如何看25年春季躁动的持续性?过往来看,风险偏好最高的阶段是春节到两会。春节后的30个交易日,整体中小盘风格都不错。

3月下旬到4月下旬,开始交易一季报预期,股票出现分化,风险偏好略有下降。

4月中旬以后,整体风险偏好明显下移;有少部分板块可能走出基本面趋势,即所谓的“四月决断”。

科技狂潮冲破“40%法则”了吗?

科技狂潮冲破“40%法则”了吗?

科技仍是主线,后续对于科技行业的参与思路,可以沿着“低位成长分支”以及“25年有业绩兑现”两条线索展开。首先,低位成长可以关注军工、文化出海、卫星、医疗设备、AI教育等。其次,找25H1有较大概率出现即期基本面兑现的科技领域,目前看主要在端侧硬件、机器人/智驾、推理侧算力等。

科技狂潮冲破“40%法则”了吗?

报告正文

一、本周观点:情绪指标为何失效——成交占比深度研究

(一)本轮TMT的情绪顶部在哪里?本轮TMT成交额占比高点预计在45%-50% 

1.每一轮大型科技产业周期中,TMT成交额占比中枢均会经历明显的提升,其背后来自于成分股数量和市值占比增加、投资者对于基本面预期的改善。

①13-15年从智能科技产业周期向移动互联科技产业周期切换,对应从硬件端向应用端的切换,应用端进入到基本面放量爆发阶段,成交额占比顶部从09-10年的【17%】上升到【30%】;

②19-20年从移动互联科技产业周期向5G科技产业周期切换,对应通信向电子的切换,中游硬件端进入到基本面放量爆发阶段,成交额占比顶部从13-15年的【30%】上升到【40%】。

③春节前DeepSeek的横空出世,其低成本的优势,将AI从梦想照进现实,投资者预期应用端即将进入到基本面改善阶段,这也使得过去几年TMT比较稳定的成交额占比顶部40%被突破。

科技狂潮冲破“40%法则”了吗?

2.当前TMT成交额占比为【44%】,从过往和国际对比经验来看,有可能本轮成交占比顶部在【45%-50%】。

①09年至今,TMT板块的市值占比几乎以一个相对稳定的斜率增加,对应每一轮大的科技产业周期相比于前一轮增加10%左右;

②13年至今,中美TMT板块的成交额占比顶部都比较接近(美股用标普500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服务成分股加总),24年至今标普500TMT成交额占比顶部大概稳定在50%附近。

科技狂潮冲破“40%法则”了吗?

 

(二)在一轮大的科技产业周期中,TMT成交额占比到达顶部后,是否还具有指引意义?

1.短期仍然有效,在触及情绪顶部后,会有超额收益阶段性回落。

短期来看,不管是13年30%的成交额顶部附近,还是19年40%顶部附近,都可以看到超额收益出现阶段性回落,因此,在成交额占比顶部附近,并不是一个好的买入时点,可以等成交额占比回落之后再度配置。但值得注意的是,情绪维持高位阶段,可能成交额占比并不会回落幅度特别大,一般是情绪顶部的50%-70%位置可能就会重新上行。

科技狂潮冲破“40%法则”了吗?

2.中期层面,拥挤度指引意义弱化,行情走势取决于基本面是否爆发、预期是否改善,订单、产品规模和销量、事件催化、业绩增速等均是观测指标

①在13-15年和19-20年期间,均出现了在基本面预期支撑下,拥挤度中枢上移后维持在高位、超额收益震荡上行的情况。

比如在13年的Q2TMT情绪突破09-10年的情绪顶部并到14年上半年情绪都维持高位,期间TMT板块尤其是游戏超额收益显著,这种走势源于4月TMT不错的一季报以及13年下半年开始趋势扩张的游戏规模给予了市场较强的基本面预期,尽管游戏板块业绩放量是在14-15年。

科技狂潮冲破“40%法则”了吗?

科技狂潮冲破“40%法则”了吗?

再比如在19Q4-20Q1TMT板块情绪突破13-15年情绪顶部并一直维持在高位,期间电子板块带动TMT超额收益震荡上行,其背后来自于半导体、消费电子业绩增速在19Q3继续改善给予市场较强的信心,则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于后续半导体与消费电子业绩改善的预期。

科技狂潮冲破“40%法则”了吗?

②除了TMT以外,其他赛道比如新能源同样也经历过基本面预期改善、拥挤度中枢上行后维持高位的情况。在19Q4特斯拉上海工厂投入生产、20年1月特斯拉Model3开始交付后,新能源车板块的成交额占比顶部上升至6%附近,而在年中BYD汉和五菱宏光mini上市以及新能源车产销同比增速转正的背景下,市场基本面预期的上移推动新能源车板块成交额占比在20年下半年突破6%;而在21年新能源车业绩增速爆发式增长后,新能源车板块成交额占比顶部达到9%附近,板块情绪也基本一直维持在高位。

科技狂潮冲破“40%法则”了吗?

(三)除了基本面预期改善以外,增量资金的持续流入也是成交额占比中枢提升的重要原因

增量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带动成交额占比突破顶部,但本质仍然来源于基本面的稳定或者改善。比较典型的就是19-21年的白酒和新能源,这也是外资在大规模流入和公募基金发行高峰期间最偏好的资产。在20年全球放水的背景下,外资开始加速流入业绩稳定的核心资产和新能源,公募基金也加大对白酒、新能源赛道的配置,带动白酒、新能源板块成交额占比中枢突破前高,而在公募基金天量发行的20Q4-21H1,白酒和新能源板块的情绪中枢也持续稳定在高位。但值得关注的是,增量资金的支持更多的是“果”,“因”其实来自于基本面的稳健或者改善爆发,才会吸引增量资金,因此核心仍然来源于对基本面预期的判断。科技狂潮冲破“40%法则”了吗?科技狂潮冲破“40%法则”了吗?

(四)对于当下而言, DeepSeek带来了基本面预期的改善,后续中期的行情走势观测应用端数量、产品渗透率和销量、订单等指标

DeepSeek的出现改变了过去两年TMT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情况,这也是推动TMT原有成交额占比被突破的重要原因。从产业趋势演进来看,23年至今的AI产业周期,可以类比09-10年和13-15年,从智能手机产业周期到移动互联科技产业周期的演绎、从硬件端到应用端的切换。09年随着iPhone 4的问世,智能手机出货量进入快速爆发阶段,以消费电子、元件为代表的硬件端表现出较强的超额收益;而进入到13年之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快速提升至70%以上,应用端开始走出更强的走势。

科技狂潮冲破“40%法则”了吗?

而从过去两年来看,市场表现主要还是围绕海外(英伟达)资本开支受益的硬件、算力端,典型的就是在过去两年中,代表性个股中际旭创,不断走出新高,并明显与TMT整个板块的走势及拥挤度脱敏。

科技狂潮冲破“40%法则”了吗?

而在当下,产业周期开始转向应用端,对应端侧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进入密集催化期,资本开支的方向也海外转向国内的重要互联网平台,而应用端的爆发也加大了对算力的需求,形成基本面预期改善的螺旋支撑。虽然相比于上一轮13-15年应用端大爆发区间,载体或者说产品的渗透率尚不如13年(在13年年初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就达到70%附近,这也是当时应用端爆发的重要前提),但考虑到科技的可能更多偏点状而非线性,就如同DeepSeek出现前投资者也无法预测一样,未来极有可能随着某项技术和产品的出现而引发应用端的全面爆发,尤其是当下重要互联网平台开始接入并加大资本开支的背景下。而在基本面预期持续改善的背景下,TMT板块拥挤度可能持续位于高位并伴随着风格的趋势性占优。需要注意的是,基本面预期的改善可能并非要等到业绩释放,比如13年移动游戏规模的放量、20年新能源车销量的提升,这些都会给予投资者较强的基本面预期改善的信心。因此,后续对于应用端数量、产品渗透率和销量、订单等指标跟踪与验证较为关键。科技狂潮冲破“40%法则”了吗?

(五)25年春季躁动的核心结论

DeepSeek打破传统叙事,有望引导全球阶段性重估中国科技。中期而言,要关注科技成长风格从主题驱动转为基本面预期驱动,有进入趋势性占优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TMT成交额占A股成交额比重超过40%”可能就不再是压制因素。

如何看25年春季躁动的持续性?过去十五年,【春节至两会】区间内,申万小盘指数的上涨概率是100%。从春节后小盘指数的上涨持续性来看,过去15年,小盘指数平均在春节后可以上涨31个交易日,中位数是32个交易日。

2025年,申万小盘指数的涨势基本沿着历史区间的上沿进行,目前持续性为13个交易日。科技狂潮冲破“40%法则”了吗?过往来看,风险偏好最高的阶段是春节到两会。3月下旬到4月下旬,开始交易一季报预期,股票出现分化,风险偏好略有下降。因此,春节后的30个交易日,整体中小盘风格都不错。但是,4月中旬以后,整体风险偏好明显下移(不排除抢跑)。4月以后,有少部分板块可能走出基本面趋势,即所谓的“四月决断”。科技狂潮冲破“40%法则”了吗?后续对于科技行业的参与思路,可以继续沿着“低位成长分支”以及“25年有业绩兑现”两条线索展开。首先, 低位成长中,除了春节后有所反应的低空经济、半导体设备、光伏以外,还可以关注军工、文化出海、卫星、医疗设备、AI教育等。其次,找25H1有较大概率出现即期基本面兑现的机构容量票,目前在科技领域当中有望看到AI订单/销量等业绩兑现的,主要在端侧硬件、机器人/智驾、推理侧算力等。

本文作者:刘晨明S0260524020001、郑恺、赵阳,文章来源: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原文标题:《情绪指标为何失效?科技成交占比能到多高?【广发策略刘晨明&赵阳】》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Tuyên bố miễn trừ trách nhiệm: Nội dung trên chỉ thể hiện quan điểm của tác giả hoặc khách mời. Nó không đại diện cho bất kỳ quan điểm hoặc vị trí nào của FOLLOWME và không có nghĩa là FOLLOWME đồng ý với tuyên bố hoặc mô tả của nó, cũng không cấu thành bất kỳ lời khuyên đầu tư nào. Đối với tất cả các hành động do khách truy cập thực hiện dựa trên thông tin do cộng đồng FOLLOWME cung cấp, cộng đồng không chịu bất kỳ hình thức trách nhiệm pháp lý nào trừ khi được cam kết bằng văn bản.

Trang web cộng đồng giao dịch FOLLOWME: www.followme.asia

Ủng hộ nếu bạn thích
avatar
Trả lời 0

Tải thất bại ()

  • tradingCon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