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发布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
317 浏览
26 讨论
11月26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作为下阶段货币政策的“风向标”,报告梳理了货币信贷、货币政策、金融市场运行等方面情况,也指出下一阶段主要的政策思路。
权威解读
央行:持续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
央行定调货币政策:不让市场缺钱 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KCM柯尔凯思:为什么有些货币恢复上涨而其他货币没有恢复?
周二股市大幅反弹,标准普尔500指数几乎收复了周一的失地。美国国债收益率停止下跌令投资者松了一口气,但除此之外,没有具体的消息或催化剂。COVID-19病毒的delta变体是一个大问题,但只要在疫苗接种率高的国家住院和严重并发症有限,投资者就会购买疫苗。这种情况可能会很快改变,但就目前而言,医学专家和政府领导人继续相信,更广泛的疫苗接种是减缓三角洲病毒变种传播的解决方案。 话虽如此,大多数主要货币并未参与复苏。事实上,欧元、英镑、澳元和新西兰元兑美元的跌幅有所扩大。投资者买入美元兑除加元以外的所有主要货币。欧元兑美元触及3个月新低,这在周四欧洲央行利率决定之前并不令人意外。在上次
央行:持续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
11月26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动力增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进出口贸易稳中向好。 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坚持以总量政策适度、融资成本明显下降、支持实体经济三大确定性应对高度不确定的形势,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灵活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为保市场主体稳就业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为疫情防控、经济恢复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今年以来已推出涉及9万亿元货币资金的货币政策应对措施,前10个月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25万亿元。 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央行:正确理解央行资产负债表与货币供应的关系
传统观点认为,广义货币M2的变动是基础货币变动通过货币乘数放大而引起的,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变动容易被视同为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但事实上,广义货币M2增长与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基础货币之间并无固定关联。广义货币创造的直接主体是银行而非央行,现实中的广义货币M2由银行通过贷款等信用扩张创造而来,是由银行自主实现的,并不需要用到基础货币。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为银行货币创造提供支持和约束,银行贷款创造存款货币时,要根据央行的要求将数量上等同于新增存款货币一定比例的超额存款准备金转存为法定存款准备金,但中央银行并不是货币创造的主体。 应当看到,超额存款准备金是可以支持银行货币创造的银行体系流动性,

央行:我国宏观政策有力支持经济复苏
今年以来,各国为应对疫情出台了一系列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有效应对疫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措施。总体看,我国宏观政策的力度是合适的,较好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增长,有效填补了疫情冲击下的全球防疫物资等必需品和其他工业品的供给缺口,为国内外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应对疫情和支持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债务规模和杠杆率都必然出现阶段性上升,之后经济增长逐步恢复将为更好地长期保持合理的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条件。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人民银行果断推出涉及9万亿元货币资金的货币政策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引导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下

平安证券点评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货币政策如何正常化?
张璐 平安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 钟正生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11月26日,2020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磅发布。货币政策走向是近期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核心是围绕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并走向全球共振复苏,货币政策正常化将以何种力度推进。这份报告是领会货币政策走向的重要指引。其中,最具方向性的表述是:“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银行间流动性的正常化),“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以及“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综合施策推动社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社会融资的正常化)。我们就这两个层面来探讨2021年货币政策将

央行: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落地见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六稳”“六保”决策部署,按照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人民银行于2020年6月1日创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增强对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创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贷款还本付息压力 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普遍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还本付息压力,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及时出台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明确中小微企业贷款还本付息最长可延期至2021年3月31日,其中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

央行:走向更加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自1994年开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向着越来越市场化的方向改革,逐步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近几年来,这一汇率制度经受住了多轮冲击的考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将继续坚持市场化方向,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强汇率弹性,注重预期引导,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一、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特点 一是人民银行退出常态化干预,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市场决定。近两年多来,人民银行通过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大幅减少外汇干预,在发挥汇率价格信号作用的同时,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要稳杠杆也要防风险
11月26日央行发布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三季度企业贷款利率略有上行,结构性信贷政策持续见效,银行超储率略低于去年同期。展望下一阶段,央行表示会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并引导市场利率围绕OMO和MLF利率平稳运行,综合施策推动社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在现阶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外,央行表示会将力量更加集中到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认识新发展阶段,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三季度金融条件有哪些变化? 9月贷款利率略有上行。9月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12%(较6月上行6bp),其中企业贷款利率4.63%(近乎持平6月4.64%

央行公布第三季度报告,分析人士称年末资金面仍易紧难松
央行周四晚公布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分析人士指出,近期信用事件冲击市场信心,目前央行最核心的考量因素或是稳住市场。但临近年末,央行或将继续保持当前总量紧平衡的政策操作,资金面易紧难松。 报告指出,要稳妥推进各项风险化解任务,坚决不让局部风险发展成系统性风险、区域性风险演化为全国性风险。加快健全金融风险处置责任体系,压实股东、各类债权人、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责任。 东吴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陶川对财联社表示,央行报告中的上述表态其实也算是对永煤事件的回应,有稳定市场预期的意味。 周三上交所GC007成交利率明显回落,成交量创历史新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大概率与监管层在交易所市场通过部分机构投
上拉加载